风湿热滞,表里同病(张伯臾医案)

病历摘要

宋某,女,54岁。腹痛腹泻2周,继则遍体风疹块作痒,迄今1周,身热无汗,渴不多饮,腹泻夹黏胨,左手指、足跟掣痛。脉弦数,苔薄白腻舌边紫。诊断为荨麻疹。

辨证治疗

第一阶段

证属风湿热滞,表里同病。 治宜宣表祛邪,通化治里。 药用:

  • 益母草 24克
  • 金银花 12克
  • 连翘 12克
  • 大腹皮 12克
  • 白鲜皮 12克
  • 鲜藿香 9克
  • 炒荆芥 9克
  • 炒防风 9克
  • 焦楂曲 9克
  • 乌梅肉 9克
  • 广木香 4.5克

服2剂后:

  • 风疹块已见减少
  • 大便溏泄已转溏薄,每日3次,无黏胨
  • 左手指、足跟掣痛已止
  • 但左手腕左肩酸楚又起,烘热阵发,每日5~6次,汗出而退,畏风口干
  • 脉小滑数,舌质澹红苔白

此为风疹合行痹,风胜则行走无定。 治改祛风和营,化湿退热。 药用:

  • 桑枝 18克
  • 金银花 12克
  • 连翘 12克
  • 白鲜皮 12克
  • 炒赤芍 9克
  • 炒黄芩 9克
  • 制半夏 9克
  • 炒牡丹皮 9克
  • 干荷叶 3克
  • 川桂枝 3克
  • 生甘草 3克

第二阶段

每日1剂,水煎服。 服3剂后:

  • 寒热已退
  • 大便有时成形
  • 右肩关节痛减轻
  • 口干
  • 舌红脉缓

风湿热渐化,阴血不足,内风易动,再拟养血息风。 药用:

  • 川石斛(先煎) 15克
  • 北沙参 15克
  • 炙黄芪 12克
  • 炒赤芍 12克
  • 炙生地黄 12克
  • 炒牡丹皮 9克
  • 炒防风 9克
  • 乌梅肉 9克
  • 地龙 9克
  • 生甘草 4.5克
  • 全蝎粉(分吞) 3克
  • 制蜈蚣 2条

第三阶段

继服3剂后:

  • 手足心作痒,搔之色黄,以夜间为甚
  • 大便或软或干,每日2次
  • 脘闷纳少,口微干
  • 舌澹红而嫩,脉细

证转气阴两亏,风湿未清。 再拟扶正而化风湿。 药用:

  • 川石斛(先煎) 15克
  • 谷麦芽 15克
  • 太子参 9克
  • 肥玉竹 9克
  • 防风 9克
  • 防己 9克
  • 乌梅肉 9克
  • 炒牡丹皮 9克
  • 炒赤芍 9克
  • 蕲蛇 9克
  • 全蝎粉(分吞) 3克
  • 炙甘草 3克

第四阶段

服7剂后:

  • 风疹块未发
  • 便溏亦愈
  • 唯左肩左手略有酸楚
  • 脉细,舌净,口微干

风湿热已近清澈,当予养血祛风以善后。 药用:

  • 豨莶草 18克
  • 制何首乌 15克
  • 炙黄芪 12克
  • 玉竹 12克
  • 乌梅肉 12克
  • 全当归 9克
  • 防风 9克
  • 防己 9克
  • 露蜂房 9克
  • 炒赤芍 6克
  • 白芍 6克
  • 炙甘草 3克
  • 全蝎粉(分吞) 2克
  • 制蜈蚣 2条

第五阶段

服3剂善后。

按语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究其病因又有虚、实之分,实者风、湿、热客于肌表,营卫不和;虚者营血不足,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本案风疹而见身热无汗,腹泻夹黏胨,表里同病,故先予宣表通里之剂。二诊时症见烘热时起,汗出而退,关节游走酸痛,故用桂枝汤祛风和营。此后风湿热渐化,症情虽见好转,但风疹转为瘙痒抓痕,知为风湿热之邪久稽伤于营卫,故转而给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又入石斛、玉竹、沙参、何首乌等以养阴营阴。表气得固,外风不贼,营阴既复,虚风当息,故诸恙均除。此外,对于顽固性荨麻疹,不论虚实,可加虫类药,搜剔风邪,能助药力而获速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