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案
1. 病历摘要
1.1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孙某
- 性别:男
- 年龄:55岁
- 初诊日期:2000年3月28日
1.2 主诉
患者盗汗经年,曾遍求省内各大医院及诸名老而罔效,此次求诊是来“通天”。患者既往因冠心病曾作支架治疗,并伴有慢性咽炎常感疼痛。
1.3 现症
- 夜寐多汗,多在后半夜,达二三次
- 躁热,醒后汗出
- 口稍干
- 脘痞
- 苔中黄腻
- 质红偏暗
- 脉濡
1.4 诊断
证属湿热内蕴,阴不敛阳。
1.5 治疗
治当清热化湿,滋阴敛阳,以当归六黄汤化裁。
1.6 处方
- 生地黄 12g
- 炒黄芩 10g
- 黄连 5g
- 黄柏 10g
- 麻黄根 10g
- 玄参 10g
- 丹参 12g
- 煅龙骨 20g(先煎)
- 煅牡蛎 25g(先煎)
- 法半夏 10g
- 瘪桃干 15g
- 糯稻根 20g
- 麦冬 10g
- 生黄芪 12g
- 白薇 15g
- 功劳叶 10g
- 熟枣仁 15g
7剂,水煎服,日1剂。
1.7 二诊
- 2000年4月4日
- 夜半以后盗汗仍未控制,出汗2~3次
- 烘热,白天无何不适
- 口干不苦
- 尿不黄
- 大便正常
- 食纳健旺
- 苔中后部黄腻
- 质暗红
- 脉小弦
证属湿热内郁,营阴外泄。治当清心泻火,敛阴止汗。
上方去生黄芪、麻黄根、法半夏、白薇、功劳叶、熟枣仁,加山栀子10g, 知母10g, 牡丹皮10g, 地骨皮12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1.8 三诊
- 2000年4月11日
- 药后汗出显减,仅夜半少量盗汗,1~2次
- 但烘热仍频,口干欲饮
- 胸部不闷
- 舌质红、苔中后部薄黄腻
- 脉濡
治守原意,上方加白薇12g, 功劳叶10g, 天花粉15g。
续服半个月后,竟告全功。
2. 辨析
- 病人盗汗经年,四处求医而罔效。
- 从其躁热、脘痞、口干、苔黄腻、舌质红、脉濡,不难辨为湿热内蕴,营阴外泄。
- 初诊用芩、连、柏、夏清热燥湿,白薇、功劳叶清热除烦,生地黄、玄参、麦冬养阴清热,同时又能兼制芩、连、柏、夏苦燥伤阴之弊,龙牡、瘪桃干、麻黄根、糯稻根收敛止汗,又因汗为心液,故用丹参清心安神,枣仁养心敛汗。
- 综观诸药,于证似无所误,却何以不效,细析其因,方中黄芪一味,虽有益气固表之功,但毕竟性属甘温,偏于益气升阳,难免有助湿生热升火之嫌,故二诊先去生黄芪,加山栀子、知母、牡丹皮、地骨皮加强清热泻火之力而获效。
- 可见药虽一味之差,其效却有千里之遥,中医理法方药之妙,不得不叹,不可不慎。
(郭立中)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