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吴某
  • 年龄:1岁
  • 病情:痢疾愈后,发热,涕清咳嗽,疑似麻疹

初始治疗

  • 诊断:麻疹初期
  • 方剂:桂麻各半汤
  • 药物:桂枝、麻黄
  • 症状:发热未退,目微红多泪,有出麻疹之状

第二次治疗

  • 诊断:麻疹,体质虚弱
  • 方剂:麻辛附子汤加生姜、甘草
  • 药物
    • 附子 15g
    • 麻黄 3g
    • 细辛 3g
    • 甘草 6g
    • 生姜 9g
  • 症状:略现红疹,但色象不鲜,发迷无神,已现少阴但欲寐之病情

第三次治疗

  • 诊断:阳虚病情
  • 方剂:大剂白通汤
  • 药物
    • 附子 60g
    • 干姜 15g
    • 葱白 3茎
  • 症状:胸部以上疹渐出,但下半身及四肢仍未见点,色仍黯澹不红活,发热咳嗽,沉迷无神而加哼挣,不多吮乳,舌苔白滑,小便如米泔汁

第四次治疗

  • 诊断:阳虚病情加重
  • 方剂:大剂四逆汤
  • 药物
    • 附子 120g
    • 干姜 15g
    • 炙甘草 9g
  • 症状:发热目瞑,呼吸喘促,鼻翼胸部扇动;小便不利,大便不解;声哑锉牙,喘咳哼挣不已;乳食不进,颈软头不能仰;颜面色象青黯,麻疹仍未出透,色仍黯澹不鲜

第五次治疗

  • 诊断:阳虚病情加重
  • 方剂:大剂四逆汤加肉桂、茯苓
  • 药物
    • 附子 300g
    • 干姜 24g
    • 甘草 12g
    • 肉桂 9g
    • 茯苓 15g
  • 症状:服后即呕吐涎痰盏许,药液稍澹,小便始转通利。唯喘促未减,胸部扇动之状隔被可见

第六次治疗

  • 诊断:阳虚病情加重
  • 方剂:四逆汤合二陈汤加味
  • 药物
    • 附子 45g
    • 干姜 15g
    • 法半夏 9g
    • 茯苓 12g
    • 广皮 6g
    • 砂仁 6g
    • 细辛 3g
    • 甘草 9g
  • 症状:咳嗽已愈,颌下红肿,两耳流脓

第七次治疗

  • 诊断:颌下红肿,两耳流脓
  • 方剂:四逆汤加肉桂、细辛
  • 药物
    • 附子 300g
    • 干姜 24g
    • 甘草 12g
    • 肉桂 9g
    • 细辛 3g

结果

  • 症状:颌下红肿消退,两耳流脓减少
  • 调理:病后调理半年,体质始复健康

按语

  • 总结:此医案展示了麻疹危症的治疗过程,从初期的麻辛附子汤加生姜、甘草,到阳虚病情加重时的大剂四逆汤,再到最终的调理恢复。治疗过程中,吴氏医生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方剂,最终使患儿病情好转,体质恢复健康。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