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

案例:刘行稳治浆细胞性乳腺炎案

患者信息

  • 姓名:张某
  • 性别:女
  • 年龄:48岁
  • 住院号:70055

主诉

左乳晕内侧肿块反复溃脓一年余。

病史

  • 1982年2月:月经前发现左乳晕内侧有2分硬币大小肿块,触痛,周围红肿,经行后消失。
  • 5月后:肿块不消,红肿增大,疼痛加重,并破溃流脓。

诊治过程

  • 初步诊断:慢性乳晕部瘘管。
  • 入院检查
    • 一般情况尚好。
    • 左乳头呈线性凹陷,在乳晕内侧,有黄豆大肿块,周围皮肤暗红,压痛(+),凹陷乳头处有豆腐渣样分泌物,奇臭。
    • 腋下淋巴结(-)。
    • 实验检查:肝功能正常,血小板7万,血常规正常,胸透(-)。

手术治疗

  • 手术方式: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乳晕瘘管切开加搔刮术。
  • 术中发现
    • 外口向内侧探至3厘米为盲端,向乳头方向探入,直至与乳头相通,长约3.5厘米,深4厘米,管壁全是较厚的疤痕和腐烂组织。
    • 剪除管壁,切开乳头,取疤痕组织送病检。
    • 用刮匙刮除腐烂组织,将创口剪成“V”字形,长约10厘米,红油膏纱布填入创口内,绷带包扎。

病检报告

瘘管内纤维疤痕组织及少量增生腺体。

术后治疗

  • 术后第二天:红油膏纱布粘八二丹填入创口,乳头旁用八二丹棉嵌。
  • 四天后:分泌物少,改用九一丹。
  • 八天后:无分泌物,腐脱新生,改用生肌散。
  • 十六天后:创面愈合出院。

评按

  •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
  • 临床表现为非哺乳期乳腺炎,乳头内陷,乳头溢液,或从乳头流出粉渣样物而臭,乳晕部肿块,红肿溃烂,反复发作,脓液中常夹有粉渣样物。
  • 由于乳晕部反复溃烂,引起炎症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乳晕部瘘管,瘘管一端开口于乳晕部,一端开口于乳头。
  • 中医称为乳晕部乳漏,粉刺性乳痈。瘘管形成,经久难愈。
  • 临证应注意与乳腺癌相鉴别,明确诊断后,应该用改良的切开法,切开瘘管,局部用中药祛腐、生肌药换药治疗。
  • 此例采用切开乳晕部瘘管,切除及搔刮管壁,修剪创缘呈“V”形,相继用八二丹、九一丹、生肌散换药而愈。手术简单,痛苦小,保留乳房外形,“V”形创缘利于愈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