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斗魁治元阳上越怔忡案
诊断与治疗过程
危证初显
高鼓峰诊杨在公,六脉动甚。高氏曰:“脉紧而弦,不出一月,危命至矣。”此时杨在公并无明显病症,至十月中忽患咳嗽,医者误以为伤风,给予羌活等发散药物治疗,十余日后病情急剧恶化,出现大吼喘息、痰涌如潮、不能卧等症状。患者家属跑来请高氏诊病。
诊断与治疗
高氏曰:“以前脉推之,病根固深,然不宜困败如此之速也。此殆攻伐之药,逼成之耳,无救矣。”高氏仅能暂时定喘,但因脉色皆去,纵使喘息得以缓解,仍会因虚脱而死。于是朝用参芩归芍补后天,暮用加减八味益先天,三日后患者能卧,饮食倍进。其家甚喜,以为得生。
预后
高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今出入升降,俱废息矣。纵挽回何施,兹不过暂留命门一丝未断之气,逾十日死矣。”果然,患者在十日后去世。
按语
评按
六脉动甚,虚阳外越之兆;脉紧而弦,阴寒内盛之征。乃阴阳欲离之危候,宜当固敛元阳。因失之治疗而病咳,乃虚阳上越之象。医者不省,妄用发散,致真阳暴脱。高氏以参芩归芍补后天,加减八味益先天,也是权宜之计,希冀收一寸之效。虽有起色,然枯藁之木,败残之荷,虽似丹奈若何?该案可作四段来看,其一,危证初显,温补元阳可也;其二,元阳欲脱,峻补尚能收效;其三,屡用误治,真元上越;其四,救误之治,补益先后二天,然终泼水难收。提示我们,痰病过程瞬息万变,医者当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理。否则,贻害无穷。而高氏仅凭一脉之诊,而决生死于病萌之时,不愧为一代名医。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