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营凉血、滋阴清热治疗发热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肖某
- 性别:男
- 年龄:40岁
- 初诊日期:1999年7月21日
主诉
发热频作两年。
病史
患者自1995年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即出现突然发热,且发作间隔时间逐渐缩短。1999年5月12日中午,患者因劳累后,突然发冷发热,全身不适,四肢关节及腰部痠困疼痛。在某医院检查:T38.3℃,WBC 11.7×10°/L,尿糖(++),尿亚硝酸盐(+);查血常规、肝、肾功均正常。经予“克感敏”2片,日3次口服,5%葡萄糖溶液500mL,青霉素800万单位静脉滴注,加地塞米松5mg,若体温达38.5℃以上时,给予物理降温,次日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热退后身体无任何不适,T37℃,治疗5天后,身体恢复正常。此后又于同年5月23日、6月4日、6月17日、7月1日、7月21日,相继5次出现突然发热而住院治疗,以午后发热为多,体温最高达到39.5℃,其症状与5月12日发病时基本相同。每次发病,用抗生素、物理降温及激素等法治疗后,次日体温恢复正常。曾做多项检查,白细胞多次升高,一般在(6~9)×10°/L,查血、尿常规正常,X线检查,肺纹理略增重,有隐形骶椎裂,心电图及肾功正常,肝功检查:转氨酶升高,乙肝三系统正常,甲肝抗体(-),咽拭子培养为正常菌群,血培养无细菌生长,血中未查到疟原虫,脑血流图正常。腹部CT平扫:脾脏略大;头颅CT正常;上消化道钡透正常,ASO、RF、ESR均正常,前列腺液常规正常,尿道分泌物培养未见病原性细菌,结核抗体(+),癌胚抗原(-),甲胎蛋白(-),骨髓穿刺示:中晚幼红细胞略增高。患者有长期过量饮酒史,既往有口腔溃疡史,其父有“肺结核”病。
目下症
1999年7月21日突发发热症状,手足心热、盗汗、舌质暗、舌尖红、苔少、脉弦细。
西医诊断
原因不明周期性发热。
中医诊断
阴虚发热,营分邪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