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案

患者信息

  • 姓名:林某
  • 性别:男
  • 年龄:78岁
  • 职业:兴宁汽车站退休技师
  • 就诊时间:2000年6月15日至7月11日

病案简述

  • 病史:慢性胃肠炎、心悸失眠及高血压头晕等病史,曾多次住院。2000年春节前住某医院综合科,诊断为冠心病合并脉管阻滞等。
  • 病情:2000年春节前,突发心率过缓,每分钟心脏搏动仅30~36次。经他人介绍于2000年6月15日护送至本所求诊。三诊后康复,此后五年多时间里仅偶有小疾。

首诊概况(2000年6月15日)

  • 体征
    • 面色:白净,似结实,少光华,目白浊黄兼带血丝,下睑胀坠,唇弱晦。
    • 下肢:轻度湿肿兼有静脉曲张。
    • 舌象:平伸质淡,尖异样,有沙点,边侧胖,左侧有剥象及花斑(心肺小肠虚焦之象),右侧及根位舌苔微黄浊(气弱肠滞)。
    • 脉象:六脉沉缓有代结。
  • 主诉:头晕恶寒,服医院所发降压药导致最近几天心率有时每分钟仅搏动30~36次,小便短浊,纳呆,口干涩,掌心热。

病案分析

  • 目白对应肺与大肠,浊黄象征肺及大肠具有伏湿;目白内之血丝对应便闭以及肛裂;下睑胀坠,对应脾为湿困及尿浊排不净。唇弱而晦,脾肠气弱无疑。舌尖对应心肺及肛门,其剥象及微颤收紧状,乃心肺气阴失于濡养;舌尖之沙点及剥烂可推结肠炎肛裂史。左侧之花斑,对应脾虚肠滞有伏湿蕴火;伏湿蕴火所致之内热,此乃身有恶寒之所以然;舌右中侧及舌根苔色浊黄,是下焦伏湿影响肝胃之象,此乃腹中隐痛,对应肝胃不和(慢性胃肠炎)。下睑胀坠对应尿浊排不净,既往脾虚肠滞伏湿所致的阴虚内热,是引起舒张压偏高(肾不纳气)的重要缘由。此类舒张压偏高者,其头晕下午明显,医者若分不清仅舒张压偏高与“张、缩压”皆同时偏高者的本质差异,一揽子使用“降压药物”,此乃引起患者心力衰竭,以至心脏搏动降至每分钟仅有30~36次的重要缘由。本人认为,患者的心率失常,心衰头晕属假性高血压,是药物误降所致之疾。既往医院诊断的高血压、慢性胃肠炎,属肝胃不和及脾虚肠滞、尿浊所致的阴虚火旺。建议患者服中药期间应清淡食饮并停用其他药物。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