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证医案

一诊

患者信息:

  • 姓名:贾某
  • 性别:女
  • 年龄:37岁
  • 初诊日期:2001年4月18日

主诉:

  • 9年前产后逐渐出现口臭,夜寐汗多,醒后难再入睡,手足汗出发凉,经来量多色深,无带,口干不欲饮,大便2~3天一行,偏干,工作紧张,易疲劳,多欠伸。

舌脉:

  • 舌质红
  • 脉和

辨证:

  • 气血亏虚,肝脾失养

治法:

  • 健脾调肝,养心安神

方药:

  • 淮小麦30g
  • 生甘草9g
  • 五味子9g
  • 龙齿15g(先煎)
  • 天冬12g
  • 麦冬12g
  • 煅牡蛎30g
  • 磁石30g(先煎)
  • 川桂枝6g
  • 茯苓15g
  • 酸枣仁12g
  • 柏子仁12g
  • 大枣10枚
  • 生白芍12g
  • 夜交藤30g

煎服方法:

  • 7剂,水煎服,每日2次

二诊

复诊日期:2001年4月25日

病情变化:

  • 大便得以每日一行,偏干
  • 夜寐汗减

舌脉:

  • 舌脉如前

方药调整:

  • 前方加生何首乌15g

煎服方法:

  • 14剂,水煎服,每日2次

三诊

复诊日期:2001年5月9日

病情变化:

  • 睡眠改善,易醒
  • 大便调,经色鲜量减,汗减,头晕,口气
  • 舌脉可

方药调整:

  • 前方改用制何首乌
  • 加丹参12g

煎服方法:

  • 14剂,水煎服,每日2次

四诊

复诊日期:2001年5月23日

病情变化:

  • 睡眠汗出均明显改善
  • 大便调,头昏偶有,晨起口苦
  • 舌脉可

方药:

  • 制首乌15g
  • 天冬12g
  • 麦冬12g
  • 淮小麦30g
  • 生甘草6g
  • 煅牡蛎20g
  • 五味子9g
  • 生白芍12g
  • 大枣7枚
  • 柏子仁9g
  • 灵磁石30g
  • 龙齿15g

煎服方法:

  • 14剂,水煎服,每日2次

五诊

复诊日期:2001年6月13日

病情变化:

  • 口臭消失,大便成形,偶有偏烂
  • 头昏,呵欠多,睡眠可

方药:

  • 制首乌15g
  • 天冬12g
  • 麦冬12g
  • 淮小麦30g
  • 生甘草6g
  • 煅牡蛎20g
  • 五味子9g
  • 生白芍12g
  • 大枣7枚
  • 柏子仁9g
  • 灵磁石30g
  • 龙齿15g

煎服方法:

  • 续服14剂

按语

  • 此例女性病患病起产后,主诉以汗出、不寐等为主。
  • 四诊参详,揣摩其病机,为产后阴血骤虚,阳气虚浮,营卫失和,未能及时调整,日久以致气血亏虚,肝脾失养,阳气虚浮,温煦不足,而见肢凉;阴盛阳衰,阴阳不交,故见不寐。
  • 工作紧张,劳倦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景岳全书·不寐》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类证治裁·不寐》说道:“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可见心脾不足以致不寐。
  • 肝脾耗伤,阴血不足,虚火内生,阴液外泄,故而汗出阵阵,口渴欲饮。
  • 秉其病机,方予调和肝脾、健脾养心的甘麦大枣汤加味,同时兼顾养阴益气之法,病患寐安,汗收,可见常用方剂临床亦可取得较好疗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