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糜——口腔扁平苔藓
案例一
基本信息
- 患者:陈某,男,65岁
- 初诊时间:3个月前
- 主要症状:两颊隐痛不适,两颊黏膜有白色斑纹,数周后白斑有扩大趋势
诊断
- 中医:口糜(瘀血型)
- 西医:口腔黏膜扁平苔藓
现病史
- 刻下症状:神清,精神可,两颊黏膜各有一个约2cm×0.5cm条状白色网纹斑,上下唇各有一个约3cm×0.5cm澹白色斑,进辛辣刺激食物时疼痛,纳谷不香,夜寐安定,二便通畅,舌唇有紫斑,舌苔薄腻,脉弦。
病机分析
- 病机:气滞血瘀,瘀阻口络,水津失布,积湿生热,化生苔藓。
按语
-
口腔扁平苔藓(OLP)概述:
- 是口腔黏膜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 患病年龄幅度宽,多见于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
-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以左右对称的白色条纹白色斑块为主。
- 本病的特点是病程长、病因复杂、不易快速治愈。
-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
- 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相关性疾病。
- 单纯化学药物治疗OLP的主要方法为全身或局部应用激素、氯喹、免疫调节剂等。
- 这些治疗方法不能治愈OLP,容易复发,并且伴有明显的副反应。
- 中草药具有副作用小,能改善全身状况,可长期服用以维持疗效等优点。
-
临床表现:
- 口腔的典型表现为珠光白色条纹交织、延伸,形成网状、条索状、环状、树枝状等多种形态的黏膜损害。
- 在白色病损区间的黏膜色泽可正常或充血,有时还可以出现水疱、丘疹、糜烂、萎缩、色素沉着等病损重迭或先后发生。
-
中医辨证:
- 中医学认为:该病多为气滞血瘀、肝胆湿热、心肝火旺、肝肾阴虚等,导致全身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经络阻滞,诸热聚集肌肤不得疏泄,积于口腔黏膜,继而发病。
- 症状上有瘀血致病的特征:病位基本固定,病程长,有疼痛,舌唇有澹紫斑。
- 故本病的病理关键在于瘀血。
- 治疗上应该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首要治则。
-
方药选用:
- 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名方。
- 加味:川连等有抗菌消炎、化湿降苔作用。
-
雷公藤:
- 具有很强的抑制免疫作用,抑制体液免疫,对细胞免疫有双向调节作用。
- 但具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
- 雷公藤多苷是从雷公藤根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极性较大的脂溶性成分溷合物,其生理活性是由多种成分(生物碱、三菰等)协同产生,既保留了雷公藤生药的免疫抑制作用,又去除了许多毒性成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甾体类免疫抑制剂。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