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咳嗽兼喘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张×元
  • 性别:男
  • 年龄:43岁
  • 职业:居民
  • 住址:抚顺市五马路

病史

  • 发病时间:季秋
  • 主要症状:咳嗽、喘病
  • 病程:七日

诊断

  • 初诊诊断:外感风寒,肺气被阻
  • 复诊诊断:寒热之邪虽解,肺气尚未恢复

证候

  • 夜间症状:咳嗽、喘病加重,不能卧
  • 痰涎:黏稠色白,壅盛
  • 舌象:舌苔白厚
  • 口渴:口干而渴
  • 尿象:尿黄
  • 大便:便秘
  • 脉象:浮有力,寸部较甚,一息五至强

按语

  • 初诊按语:患者初得,原系外感,风寒束表,肺气被阻,故见咳嗽。初起其邪在表,用葱姜汤发汗,原属对证,惜其三日后始服,又添喘者,是其寒邪已经化热。延误七八日,其势较甚,致使肺气失宣,痰涎水饮互为胶漆,壅闭肺络,几无容吸之地。气甫入即呼出,呼吸迫促,所以既嗽且喘。火浮于肺,故夜间较甚。其脉浮数有力,为外感未解,复生内热之故。因其内热,故现有口渴、尿黄、便秘等症。舌苔白厚、痰涎壅盛,是属水饮泛肺之征。故宜外发内散,治以解表退热、消痰逐水之法。
  • 复诊按语:本证外感风寒,入里化热,肺失宣肃,水饮内结,致使外有表寒,内有里热,间夹水饮,故初用小青龙汤以去表邪及水饮,加石膏、花粉以清里热,共奏外发内散之功。复诊用方,系《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从龙汤化裁而来。治喘嗽证愈后,正气未复,余邪未尽,甚为适宜。芍、草酸甘化阴,龙、牡收敛元阳,合用以扶正;清半夏、牛蒡子、紫苏子、石膏清热化痰,以除余邪。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