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阳虚证医案
案例概述
任岚祯患伤寒,表现为恶寒发热、身痛,内证恶心、泄泻,诊断为表里两感,元气大虚,饮食不纳。治疗初期使用温中扶阳的药物(如桂附芪术姜砂等),但效果不佳。至七月病情恶化,痰壅昏溃而亡。
病情发展
临终前症状
- 头身俱冷
- 心口尚温
- 约死了一二时许,鼻息渐苏,目渐开而回生
- 转刻即狂言欲走,但不能举步
诊断分析
- 余曰:此非阳狂,乃阴燥是也。
- 人身重,举步不能,明是阴燥,非火证。
- 仍以原药勐进一剂,狂醒神清,恶心亦愈,滞泻亦止。
次日症状
- 次日间有郑声
- 继续服用芪术桂附之剂,月余方安
用药分析
用药原因
- 因元气大损,药内缺少人参,七日不效者,病重药轻也。
- 至七日后,药进已多,药力渐强,方能攻病。
- 心口尚温者,元气未绝,药力尚存;复苏者,是药斗胜矣,药既得胜,邪必败矣,所以得生。
- 苏后仍有郑声者,因正气不能骤充也。
按语
- 不缺药,正气得以渐充而始痊愈者。
- 若于发躁妄言时,心无定见,听人一阻,改用寒凉则前功尽废矣。
- 或向此两感证,只治内伤而外感何由而散耶。
- 景岳有之,凡治挟虚伤寒只宜固本,固本则专以保命,命得不死则元气必渐复,元气一复邪将不攻自溃,大汗出而解矣。
- 通身大汗,发热身痛泄泻俱痊,非正进邪退之明证乎。
结论
- 本案分析颇有道理,药进七日未见寸功,反昏肢冷,但少时自苏,反欲狂。前方是否确当,令人生疑不定。
- 但细察其证,虽狂言,但身重未能举,且恶心,泄泻,肢冷诸证仍属内寒,故确定病重药轻,再以温补,更加人参以助正气,果得速效。
- 可见用药不应时,需从两方面考虑:或是辨证失误,或是举方用药不当,有病重药轻之弊。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