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医案
一、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余某
- 性别:女
- 年龄:45岁
- 初诊日期:1992年5月5日
二、主诉
反复头晕头昏10余年,又发2个月。
三、病史
- 既往病史:高血压史10余年,血压波动在23
28/148千帕之间。 - 检查结果:
- 血压:25/16千帕
- 血胆固醇:4.88毫摩尔/升
- 甘油三酯:2.01毫摩尔/升
- 心电图:心肌损害,ST段及Ⅰ、Ⅲ、aVF、V5水平低于0.5
- 血尿素氮:7.07毫摩尔/升
- 肌酐:110.5微摩尔/升
四、治疗前用药情况
- 药物:羚角降血片、心痛定、复方路丁、丹参片、卡托普利片及中药天麻钩藤饮、芳香化湿药等
- 不良反应:服心痛定时头痛明显,服卡托普利片时尿蛋白(±)
五、诊查
- 主诉:头昏头晕,后枕部与四肢时感麻木,口澹且苦,食无馨味
- 舌象:苔黄中根腻
- 脉象:脉细
六、辨证
- 中医诊断:眩晕(气滞血瘀、脾湿内蕴)
- 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肌损害
- 病机:气血瘀滞不能上荣脑窍,血脉痹阻,肢末失养,痰浊内生,蒙蔽清窍,蕴于脾胃
七、治则
活血通络,清肝化浊兼以渗利
八、处方
- 药物:
- 川芎 15克
- 丹参 30克
- 炙地龙 12克
- 茺蔚子 30克
- 夏枯草 9克
- 白菊花 9克
- 炒黄芩 15克
- 制白僵蚕 12克
- 炒莱菔子 18克
- 厚朴 12克
- 泽泻 30克
- 车前草 30克
- 佩兰 12克
- 姜半夏 9克
- 剂量:5剂
九、二诊
- 服药后:头晕减轻,血压趋降,测血压18/12千帕;后枕与四肢麻木亦瘥,苔腻根薄,纳食见增,脉细弦
- 处方调整:
- 去药:地龙、茺蔚子、姜半夏
- 加药:葛根 30克,炒楂肉 12克,马蹄决明 30克
- 剂量:7剂
十、评析
- 病因病机:原发性高血压之病因病机,有风、火、痰、瘀、虚
- 杨氏治疗思路:以症征相参,认为该例高血压病人已有心肌损害,属气滞血瘀为主,脾虚湿腾与风痰上扰为其次,故选活血通络为君,化浊渗利和清肝熄风为辅之方法,切合该例病变之病机,效果则显着
- 辨证原则:经辨证,每个具体的人,均有其主要症状、主要体征、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兼顾其他,是杨氏在辨证施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