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验案(天津中医,1995,3)
患者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38岁
- 初诊日期:1985年3月30日
主诉
发作性四肢抽搐10年,加重1个月。既往患“甲亢”,经碘治愈后继发本症。13年中每于过劳,感寒及气恼后即发本症。1995年2月28日感冒初愈,因乍食油腻继而呕吐3次,呕吐黏液汁200ml许,当夜手足抽搐10分钟,3天后症状逐渐加重,发作时伴肢体肌肉痉挛,每月发作7~8次,每次持续20分钟左右,夜间为重,甚则伴窒息感,发病时神志清晰。
既往史
- 既往疾病:甲亢
- 治疗情况:经碘治愈后继发本症
体征
- 西医检查:面神经叩击试验、束臂加压试验均阳性
- 实验室检查:血钙1.75mmol/L, 血磷1.49mmol/L
证候分析
证系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肝风内动,兼下焦湿热。
初诊(1985年3月30日)
方剂
- 药物:黄芪20g, 炙甘草30g, 白芍30g, 枳壳10g, 龙骨、牡蛎各20g, 薏苡仁30g, 云苓12g, 木瓜25g, 黄柏10g
- 煎服方法:水煎2次,每晚顿服,连服5剂
二诊(未具体日期)
患者反馈
服药1周内发作2次,每次持续5分钟有余,发作程度明显减轻,舌根苔转白腻。
方剂调整
- 调整后的药物:去黄柏,继服5剂
三诊(未具体日期)
患者反馈
抽搐未发作,仍觉四肢乏力,上方继服15剂,后配蜜丸连服,以巩固疗效。
方剂
- 药物:黄芪20g, 炙甘草30g, 白芍30g, 枳壳10g, 龙骨、牡蛎各20g, 薏苡仁30g, 云苓12g, 木瓜25g
1个月后检查
面神经叩击试验,束臂加压试验均未引出。
解析
- 中医病机:本案例属气血两虚,筋脉失养,兼下焦湿热,虚实并见。
- 方药分析:方用黄芪,炙甘草、白芍补益气血,加枳壳则补而不滞,龙骨、牡蛎潜阳熄风,薏苡仁、云苓、木瓜黄柏去湿清热舒筋,诸药合用,使气血得补,湿热得去,虚实并治,肝风自灭。
- 现代医学观点:甲状旁腺主要生理功能是升高血钙,钙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甲旁低”患者血中游离钙降低致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肌肉自发地收缩而发生本症。西药治疗以补钙为主,补钙时注意要使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的环境酸化为其治疗关键。
- 中药作用机制:处方中黄芪含葡萄糖醛酸等多种氨基酸,炙甘草含甘草酸,白芍含牡丹酸、苯甲酸,枳壳含维生素C, 薏苡仁含多种氨基酸,云苓含茯苓酸,木瓜含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C, 龙牡含碳酸钙、磷酸钙。全药煎成汤剂,其溶液呈酸性,有利于方中龙牡中的钙盐溶解,酸性汤药又能提高肠内酸度,即诸药煎服后的汤剂能降低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pH值,又能提高龙牡中钙盐的溶解度,从而有利于肠道对钙的吸收。因此中药可从宏观上调整机体对钙的吸收功能,也就是中医所讲“治病求本”之意。
- 研究方向:患者近10年症无再发,是否中药有恢复甲状旁腺功能的作用有待研究。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