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五
患者信息
- 姓名:马某
- 性别:女
- 年龄:22岁
- 民族:回族
- 职业:运动员
- 住址:呼市回民区
- 初诊日期:1980年5月25日
主诉
尿血、淋漓涩痛2个月。
病史
- 2个月前患者曾小便频数,淋漓作痛,治愈后又因赛球而突然尿血,腰部酸痛。
- 化验小便:红细胞满视野,有白细胞、脓球及蛋白等。
- 初步诊断:肾盂肾炎。
- 治疗经过:从开始尿血即用青霉素、链霉素,每日肌注,内服消炎利尿药,治疗2个月,血尿不减。
现在症状及治疗
- 腰酸痛而困,周身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小便频数,且颜色鲜红如血。
- 饮食尚可,大便正常。
- 脉象:沉弱而微数,苔白。
- 诊断:下焦湿热,内结膀胱,阴络伤损。
- 治疗:以育阴利水兼止血之猪苓汤加味。
- 方药:
- 猪苓10克
- 泽泻12克
- 云茯苓10克
- 阿胶10克(烊化)
- 滑石15克
- 生地黄12克
- 车前子10克(布包)
- 墨旱莲10克
- 水煎2次服,共服6剂。
服药后反应
- 服2剂后,血尿减少,腰痛亦轻。
- 6剂尽,看不见血尿。
二诊
- 因月经来潮,未验小便,又依前方服6剂。
- 化验小便,蛋白微量。
三诊
- 一切均好,惟呕恶不欲食。
- 改用小柴胡汤2剂而愈。
按语
- 尿血在《内经》中早有记载,称为“溲血”或“溺血”。
- 尿血,即血如水下。
- 尿血与血淋的区别在于:血淋出于膀胱或尿道,淋则淋涩作痛;尿血出于肾脏,路经膀胱,虽尿血而不疼痛。
- 病因同是热结下焦,《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中指出:“热在下焦则尿血。”
- 血淋之证,多因热蓄肾与膀胱所致。肾与膀胱为表里,经脉相通,互相影响。
- 初起是热结膀胱,其血溺出时,有淋漓不通之象,乃为实证。实证治愈,又因劳倦伤及肾脏,故腰部酸痛。
- 此证多由肾虚亏损,下焦结热,或内脏损伤,妄行之血渗入胞中所致。
- 且日久血尿不止,已造成肾阴亏虚,故尿色虽鲜艳而如尿长流,绝无滞碍,阴虚阳浮,上扰清窍,故头目瞑眩。
- 当清热滋阴,兼用止血之药,故采用猪苓汤育阴利水而配以生地黄、墨旱莲、车前子滋阴兼清热之品以治之。
- 此方即五苓散去肉桂、白术加阿胶育阴,滑石清热,以治少阴之水热,寓育阴于利水之中,为利小便之润剂。
- 专治因下焦蓄热而致的阴络伤损的尿血、血淋。淡以渗湿,寒能胜热。茯苓甘淡渗脾肾之湿;猪苓甘淡,化气行水;泽泻咸寒胜热,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兼泄肾与膀胱之蕴热;滑石甘淡而寒,体重降火,火熄血自不妄行;阿胶甘平滑润,既能通利水道,使热邪从小便下降,又能止血;生地黄滋阴降火;墨旱莲凉肾止血;车前子通利膀胱兼补肾窍。如此热减而血渐止。
- 随后因呕恶不欲饮食,而改用小柴胡汤2剂治愈。引自《李凤翔临证经验集》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