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一诊

病情描述

  • 症状:方头面红肿。温毒外发而为大头瘟。
  • 脉象:脉形煳数。
  • 按语:速与疏散,而清温毒,以防内陷之险!

药物

  • 豆豉:四钱(12g)拌打,三钱(9g)黑栀三钱(9g)
  • 连翘:三钱(9g)
  • 薄荷:鲜生地四钱(12g)拌打,三钱(9g)黑栀三钱(9g)
  • 银花:三钱(9g)
  • 丹皮:二钱(6g)
  • 郁金:二钱(6g)
  • 滑石:三钱(9g)
  • 绿豆衣:三钱(9g)
  • 生草节:一钱(3g)
  • 炒枳壳:一钱五分(4.5g)
  • 赤、茯苓:各三钱(9g)

二诊

病情描述

  • 症状:昨进辛凉透解一法,神识略清,中脘仍觉痞满,大便欲解未果,脉形左部滑数,右带濡数;暑温邪热弥漫中焦,以致口渴喜饮,咽喉干痛。虽有转机,仍在险途!

药物

  • 豆豉:四钱(12g)
  • 黑栀:三钱(9g)
  • 连翘:三钱(9g)
  • 大力子:钱(9g)
  • 银花:二钱(6g)
  • 鲜菖蒲:一钱五分(4.5g)
  • 磨郁金冲:八分(2.5g)
  • 炒枳壳:一钱五分(4.5g)
  • 蒌仁:四钱(12g)
  • 碧玉散包:四钱(12g)
  • 泽泻:一钱五分(4.5g)
  • 神犀丹研:开水分二次化服,一粒

三诊

按语

  • 拟加板蓝根、花粉、玉泉散

病情描述

  • 症状:头面热毒较退,项侧肿胀,率及咽喉,左半红肿作痛,邪热仍在鸱张攻窜也;苔干黄少液,营分亦被其戕。

药物

  • 鲜生地:三钱(9g)
  • 鲜金斛:三钱(9g)
  • 竹沥夏:一钱五分(4.5g)
  • 大力子:二钱(6g)
  • 连翘:三钱(9g)
  • 知母:三钱(9g)
  • 川贝:一钱(3g)
  • 玉泉散包:三钱(9g)
  • 花粉:三钱(9g)
  • 郁金:一钱五分(4.5g)
  • 黑栀:三钱(9g)
  • 炒枳实:一钱五分(4.5g)
  • 通草:一钱(3g)
  • 竹茹:一钱五分(4.5g)

四诊

按语

  • 宜加大剂量

病情描述

  • 症状:据诉病情,大有转机,咽肿已退,热咳亦轻;惟大便未解,小便欠利,中脘稍觉痞满,头面疮痍未复。经、腑邪热渐得分解,而肌肤、分肉间邪犹未楚。

药物

  • 鲜生地:三钱(9g)
  • 鲜石斛:三钱(9g)
  • 玉泉散包:四钱(12g)
  • 知母:二钱(6g)
  • 川贝:一钱(3g)
  • 薄荷头后入:一钱五分(1.5g)
  • 连翘:三钱(9g)
  • 广湘黄后入:二钱(6g)
  • 炒枳实:一钱五分(4.5g)
  • 银花:三钱(9g)
  • 滑石:四钱(12g)
  • 西瓜翠衣:一两(30g)

五诊

病情描述

  • 症状:大势已退,腑气未通,余烬未能尽熄,中脘仍有痰热盘踞。

药物

  • 石斛:三钱(9g)
  • 花粉:三钱(9g)
  • 知母:三钱(9g)
  • 川贝:一钱(3g)
  • 甘菊:一钱五分(4.5g)
  • 石决:先煎,一两(30g)
  • 郁金:二钱(6g)
  • 碧玉散包:四钱(12g)
  • 茯苓:三钱(9g)
  • :三钱(9g)
  • 通草:一钱五分(1.5g)
  • 鲜荷叶边半张:竹茹二钱(6g)
  • 白前:一钱五分(4.5g)

六诊

病情描述

  • 症状:大势已退,腑气未通,余烬未能尽熄,中脘仍有痰热盘踞。再以疏邪和胃泄热,顺气化痰,毋伤气阴。

药物

  • 石斛:三钱(9g)
  • 花粉:三钱(9g)
  • 知母:三钱(9g)
  • 川贝:一钱(3g)
  • 甘菊:一钱五分(4.5g)
  • 石决:先煎,一两(30g)
  • 郁金:二钱(6g)
  • 碧玉散包:四钱(12g)
  • 茯苓:三钱(9g)
  • :三钱(9g)
  • 通草:一钱五分(1.5g)
  • 鲜荷叶边半张:竹茹二钱(6g)
  • 白前:一钱五分(4.5g)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