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32岁
  • 初诊日期:1999年8月12日

病史

患者1年来低热不退,体温37~37.8℃。曾疑为肺结核,经太原某医院胸片、血常规、血沉、肝功能、结核菌培养等检查,均属正常,多种药物治疗亦未见效。

初诊(1999年8月12日)

1. 主诉

午后身热明显,口干不欲饮,食纳减退,时而胃脘胀闷不适,性情急躁,善太息,睡眠不好,梦多,月经提前,量少。

2. 舌脉

  • 舌质:澹红
  • :薄白
  • :沉弦

3. 西医诊断

功能性低热

4. 辨证

肝气不疏,肝经郁热

5. 治法

疏肝解郁,清泄肝热

6. 方药

  • 柴胡 6g
  • 当归 10g
  • 白芍 12g
  • 茯苓 10g
  • 生地黄 15g
  • 牡丹皮 10g
  • 栀子 10g
  • 地骨皮 10g
  • 青蒿 15g
  • 黄芩 10g
  • 鳖甲 15g
  • 甘草 6g

7. 服药情况

水煎服5剂

二诊(1999年8月18日)

1. 症状

症状好转,身热减轻

2. 方药

原方继续服用5剂

三诊(1999年8月25日)

1. 症状

体温正常,37℃,五心烦热亦退,腰困,口干

2. 调整方药

  • :地骨皮、青蒿
  • :女贞子 15g

3. 服药情况

继服5剂

四诊(1999年9月2日)

1. 症状

身热退,诸症消失,唯睡眠欠佳

2. 舌脉

  • :薄白
  • :弦

3. 方药

  • 柴胡 6g
  • 当归 10g
  • 白芍 10g
  • 牡丹皮 10g
  • 栀子 10g
  • 白术 10g
  • 夜交藤 30g
  • 合欢皮 15g
  • 香附 10g
  • 鳖甲 12g
  • 生地黄 15g
  • 女贞子 12g
  • 甘草 6g

4. 服药情况

水煎服5剂而愈

按语

刘某,诸方面检查均正常,系功能性低热。由于情志刺激,肝气不舒,气郁化火;火热伤津,阴津不足。午后是阴气渐旺之时,由于阴不足,阴虚生内热,故午后身热明显;肝失条达,气机受阻,故胸闷脘胀,善太息;肝郁化火,故性情急躁而易怒;肝经郁热,累及冲任,故月经不调;阴亏火旺,热扰心神,神不守舍,故失眠多梦。苔薄白、脉弦为肝经郁热之象。治宜疏肝解郁,清泄肝热。方中柴胡、黄芩疏肝清热,和解少阳;牡丹皮、栀子清肝经郁热;当归、白芍清热养血;生地黄、鳖甲滋阴养血;青蒿、地骨皮清退虚热;香附理气和胃消胀满;茯苓健脾渗湿,宁心安神。患者服药20剂,加之精神调养,月事正常,诸症痊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