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内热、气虚血瘀之燥证(干燥综合征)

患者信息

  • 姓名:高某
  • 性别:女
  • 年龄:42岁
  • 籍贯:河南省信阳市
  • 首诊日期:2003年6月9日

主诉

口、眼、鼻、咽喉干燥、阴道干涩3年余,加重2个月。

现病史

  • 自3年前始觉口干欲饮,双目干涩,经常点滴眼液,症状能够缓解。
  • 患者逐渐感觉口、眼、鼻、咽喉干燥,阴道分泌液逐渐减少,皮肤亦干。
  • 近2个月饮食需用水送才能咽下,阴道干涩,性交困难。心情郁闷。
  • 现有双目干涩、无泪,口干咽燥,声音嘶哑,鼻干无涕,吞咽困难,皮肤干燥,手足心热,心烦易怒,疲乏无力,睡眠不佳,纳差,小便涩赤,大便干结。

诊疗经过

  • 首诊:2003年6月9日

    • 诊断:干燥综合征
    • 治疗:曾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症状稍缓,近2个月服用上药效果不佳。
    • 方药:
      • 西洋参20g
      • 麦冬10g
      • 五味子6g
      • 石斛15g
      • 黄精30g
      • 玉竹20g
      • 北沙参10g
      • 枸杞子20g
      • 菊花15g
      • 玄参12g
      • 生地黄15g
      • 怀山药30g
      • 炙黄芪30g
      • 丹参15g
      • 川芎10g
      • 陈皮10g
      • 百合20g
      • 火麻仁20g
      • 厚朴6g
    • 7剂,水煎服,日2次。
  • 二诊:2003年6月16日

    • 患者服上方药后,诉症状未见好转,大便稍好。
    • 方药:
      • 西洋参20g
      • 麦冬10g
      • 五味子6g
      • 石斛15g
      • 黄精30g
      • 玉竹20g
      • 北沙参10g
      • 枸杞子20g
      • 菊花15g
      • 玄参12g
      • 生地黄15g
      • 怀山药30g
      • 炙黄芪30g
      • 丹参15g
      • 川芎10g
      • 陈皮10g
      • 百合20g
      • 女贞子15g
      • 旱莲草10g
      • 炙首乌30g
    • 10剂,水煎服,日3次。
  • 三诊:2003年6月26日

    • 服上方10剂后,大便通畅,心烦亦好转,口干咽燥、鼻干减轻。
    • 方药:
      • 西洋参20g
      • 麦冬10g
      • 五味子6g
      • 石斛15g
      • 黄精30g
      • 玉竹20g
      • 北沙参10g
      • 枸杞子20g
      • 菊花15g
      • 玄参12g
      • 生地黄15g
      • 怀山药30g
      • 炙黄芪30g
      • 丹参15g
      • 川芎10g
      • 陈皮10g
      • 百合20g
      • 女贞子15g
      • 旱莲草10g
      • 炙首乌30g
    • 15剂,水煎服,日2次。
  • 四诊:2003年7月11日

    • 患者服完15剂后,自感症状大有缓解,惟劳累后身倦乏力不减。
    • 方药:
      • 党参20g
      • 茯苓15g
      • 炒白术12g
      • 怀山药30g
      • 白扁豆15g
      • 炙黄芪20g
      • 黄精15g
      • 石斛15g
      • 玉竹20g
      • 天花粉30g
      • 丹参10g
      • 陈皮10g
      • 生甘草6g
      • 柏子仁20g
      • 炒枣仁20g
    • 15剂,水煎服,日2次。
  • 五诊:2003年7月26日

    • 患者服药后,症状几近痊愈。
    • 方药:
      • 党参20g
      • 茯苓15g
      • 炒白术12g
      • 怀山药30g
      • 白扁豆15g
      • 炙黄芪20g
      • 黄精15g
      • 石斛15g
      • 玉竹20g
      • 天花粉30g
      • 丹参10g
      • 陈皮10g
      • 生甘草6g
      • 柏子仁20g
      • 炒枣仁20g
    • 10剂,水煎服,日2次。

按语

此案系阴虚内热、气虚血瘀之燥证。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载:“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气虚则布津化气受阻,无力推动血行,致使瘀血痹阻,瘀停日久则化热、耗损津液,而成燥证。诚如喻嘉言所谓:“若但以润治燥,不求病情,不适病所,犹未免涉于粗疏耳。”故魏师在首诊方中以大量滋阴之品为主,并且同时佐以炙黄芪补气。标本兼顾,以治标为先。方中除用大剂养阴生津药,尚伍行气活血祛瘀之品,如丹参、川芎,是魏老在治干燥综合征的特色治法,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津血同源,又因气能生血,亦能行血,所以魏师终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养阴生津、活血化瘀之品而收功。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