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某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邵某某
  • 性别:男
  • 年龄:65岁
  • 职业:退休工人
  • 入院时间:2016年10月9日

主诉

反复双侧足底对称性麻木半年余。

现病史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双足底麻木,劳动后麻木加重,休息后缓解,无晨僵。查四肢血管超声示:双下肢深动脉斑块形成,双下肢深静脉正常。服用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患者为求进一步诊疗,收治入院。

既往史

  • 腰椎间盘突出病史30年
  • 长期饮酒史

入院检查

  • 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呈四联律
  • 头颅MRI: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
  • 颈动脉超声: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
  • 胸部CT:正常
  • 心脏超声: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欠佳
  • 腰段脊柱和椎间盘MRI平扫:腰椎退行性变,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
  • 电子胃镜:反流性食管炎(LA-B),慢性萎缩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

刻下症状

  • 面色、口唇黯红
  • 双足底对称性麻木,久行久立后加重
  • 偶有腰部酸痛
  • 时有头晕
  • 盗汗
  • 心慌
  • 反酸
  • 胃纳可
  • 二便调
  • 夜寐安

舌脉

  • 舌质:红
  • :厚腻
  • :弦滑

中医诊断

  • 诊断:麻木病
  • 证型:肾阴亏虚,瘀血阻络,湿热内蕴

西医诊断

  •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 诊断:心律失常
  • 诊断:频发室性早搏
  • 诊断:反流性食管炎(LA-B)
  • 诊断:慢性萎缩糜烂性胃炎

查房记录

  • 记录:本病例患者自觉双足脚麻,同时伴有腰椎间盘突出、心律不齐、糜烂性胃炎等病史。双足麻木为其入院首要症状,必须仔细鉴别原发病。该患者存在多个系统的疾患,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轻重缓急,分别施治。

病名解析

  • 麻木:金元以后,麻木作为独立病证列于医书之中,《丹溪手镜·卷二》首次将“麻木”作为一个病证名。
  • 麻与木:麻和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异常,麻者,非痒非痛,按之不知,播之不觉者是也。
  • 病因:麻木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以风、寒、湿、痰、瘀为主,虚证以营卫气血虚弱为主。

辨治思路

1. 肝肾亏虚为麻木之本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肝肾不足,为风、湿、寒进袭,四气相搏,半身不遂,手足顽麻。
  • 中医学:肝主一身之筋,肾主一身之骨,肝肾亏虚,则客气邪气乘虚伤及筋骨,出现肢体行动不便,气血不通,则皮肤感觉麻木。

2. 明确病因,分而治之

  • 脑卒中:多以单侧运动感觉异常为主。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症状为下肢麻木,发凉感,四肢疼痛,可行血管超声检查明确。
  • 骨质增生:常以四肢麻木,疼痛,病侧节段性感觉障碍,酸软无力为主症,行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四肢酸痛,麻木如手套、袜子样改变,伴有多食、多尿、多饮等症。

3. 分清虚实,辨治麻木

  • 实证:①痰瘀互结证:化痰药物可选半夏、南星、陈皮、白芥子、竹茹、天竺黄等;化瘀药物包括三类,其中养血活血药物可选当归、丹参、鸡血藤等;活血化瘀可选赤芍、桃仁、川芎、留行子、泽兰等;化瘀破血可选三棱、莪术、穿山甲、水蛭等药。②阳虚血瘀证:在化瘀药物当中应适量加用温阳药物,如桂枝、细辛、姜黄、白芥子等。③风寒湿证:宜选荆芥、防风、藿香、伸筋草、威灵仙、扦扦活、姜黄、木防己、白术、羌活、桑枝等药物以祛风散寒除湿。
  • 虚证:①气血虚弱证: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②肝肾阴虚:治应滋养肝肾,如左归丸或左归饮等。

4. 兼顾他病

  • 心悸:本例患者患有心律不齐、频发室早。笔者喜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盖心悸病机之本多为心气血阴阳之亏虚,炙甘草汤调补心之气血阴阳,切中本病病机,需注意方中重用炙甘草,剂量一般为15~30g。此外对症治疗心律失常,还可选用甘松、黄连、桑寄生、苦参等;若伴有轻度心衰是可适量选用万年青根、附子、人参、太子参等。
  • 糜烂性胃炎:本例患者有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理提示肠化++,属胃癌前病变。笔者治疗胃癌前病变时,主张健脾益气,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糜烂性胃炎其内镜下表现为局部黏膜的充血、糜烂,治拟清化脾胃湿热,药物可选苍术、白术、米仁、半夏、黄芩、黄连、蒲公英、泽泻、芙蓉叶及藿梗、苏梗等;伴有黏膜萎缩,表现为红白相兼,以白为主者,宜补气养血,药用黄芪、党参、丹参、当归、鸡血藤等;伴有肠腺化生者,通常选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及清热解毒类药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可选三棱、莪术;清热解毒药可选用蛇舌草、石见穿、龙葵、猫爪草、菝葜、藤梨根等药物。
  • 腰痛:本例患者还存在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西医中引起腰痛的疾病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及腰挫伤。其中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的典型表现;腰肌劳损者以两侧腰大肌的压痛、叩击痛及劳累后的钝痛为主要表现;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主要依靠X线检查,早期以骶髂关节的病变为主;急慢性的腰挫伤,常可进展为腰肌劳损。该患者过去有椎间盘突出史,但近期未发作,不是住院治疗的目的。

5. 用药心得

  • 血管斑块的治疗:本病例患者超声提示颈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及双下肢深动脉斑块形成。其中双下肢深动脉斑块形成,导致络脉痹阻,可能也是下肢麻木不仁的原因。关于血管斑块的病机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血浊”,表现为高脂血症,治宜健脾化浊,宜重用白术,30~60g,联合芳香化湿药,每获良效;第二阶段是“痰瘀凝聚成积”,表现为血管块形成,治疗宜化痰行瘀,软坚散结;第三阶段是“络脉痹阻”,表现为“不通则痛”,严重者“不通则死”,治宜通络除痹。
  • 治风先治血:《素问·风论》曰:“风气与太阳俱入,……故其肉有不仁也。”可见风邪可致麻木,治疗麻木可用祛风之法。南宋陈自明在《妇人良方·卷三贼风偏枯方论》中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笔者使用祛风药的同时多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如虫类药物蝉衣、僵蚕、地龙、全蝎等,搜风剔络效力较强;活血化瘀药物可选用川芎、丹参、红花、赤芍、桃仁、留行子、泽兰等。
  • 活用外治法:清代医家吴师机曾说:“病之所至,各有其位,各有其名,各有其形……按其位,循其名,核其形,就病以治病。”因此内科医师也要掌握一些外治法,内外同治加强疗效。本例患者双足麻木,属局部病变,可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煎熬足浴,促使药物的局部透皮吸收,直达病所,有效成分不经胃肠破坏,不增加肝肾负担,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