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痛+痛经+气滞血瘀

患者24岁,女性。主诉临经少腹弦痛年余,行经色黑有块。脉弦细,舌苔根腻。中医诊断为痛经,证型为气滞血瘀、肝气结滞。病因病机为气机阻滞,血行不畅。望诊见舌苔根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行经症状及病程,切诊脉弦细。
痛经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血瘀
查看详情 →
21岁女性,痛经4年,经前经期少腹剧烈疼痛,痛甚汗出,面色苍白。经量中等,经色黯,舌澹红尖赤,苔白,脉弦细。中医诊断痛经,病机瘀阻胞宫。
痛经气滞血瘀瘀阻胞宫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4岁,主诉临经少腹弦痛年余,行经色黑有块。中医病名属痛经,证型为气滞血瘀,病因病机为肝气结滞,失于疏泄。望诊见舌苔根腻,闻诊未提,问诊示少腹拘急作痛,切诊脉弦细、脉濡细。
痛经气滞血瘀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容某,33岁,经期前后腰腹痛甚,按之痛,经量少,过劳则出血,痛甚四肢冷,少腹觉热,腿发酸,额上汗出。左沉细,右沉数无力,尺沉涩,舌边色紫暗。恶血内阻。舌质微紫,舌苔秽,边微紫,舌微紫,无苔。脉左沉细,右寸数关尺沉弱,左沉无力,脉同前,脉沉细。
痛经气滞血瘀恶血内阻肾阳虚
查看详情 →
女,35岁,下腹疼痛,病程3年,胸胁胀闷,下腹发凉,舌质暗有瘀斑,脉沉弦,气滞血瘀,经脉不通,继发性痛经,面色未提及,声音未提及,气味未提及,病史包括足月顺产两胎,腹部B超未见异常,辨证为气滞血瘀,经脉不通。
痛经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胞脉失养
查看详情 →
女,43岁,经行腹痛10年,结婚3年未孕。经行腹痛拒按,持续2~7天,月经初潮12岁,周期3/26~27天,量中,色红,夹血块,左小腹坠痛,性交痛。舌质暗,苔薄白,脉弦。诊断为痛经、症瘕、无子,辨证为气滞血瘀。B超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左巧克力囊肿9.5cm×8.5cm×6.6cm,右附件囊性包块7cm×6cm×6cm,左附件增厚,结节感。宫体增大如孕8周大小,质硬,活动欠佳。
痛经气滞血瘀无子症瘕
查看详情 →
17岁女性,主诉月经提前一周,两胁肋疼痛,少腹胀痛,影响学习。月经提前,经色鲜红有黑色血块,量多,口苦干,饮食不思,小便黄,大便紧。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稍数。证属肝郁化热,气滞血瘀。病因病机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热,气机阻滞,血运不畅。
痛经气滞血瘀肝郁化热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女性,28岁,经行少腹痛6年,婚后3年未孕。痛经起于经期淋雨之后,经行小腹痛剧,拒按,得热稍缓,经量少,色紫黑,有血块,血块下后痛减。舌暗淡,苔薄白,脉细涩。寒凝胞宫,气滞血瘀。
痛经气滞血瘀寒凝胞宫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24岁,女性,主诉痛经,经期少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黯澹,量少质稀,头晕耳鸣,疼痛剧烈时需服止痛药。面色皖白,口唇发青,四肢不温,舌质澹,苔薄白,脉沉细而紧。中医诊断为痛经,证型为脾肾阳虚,病因病机为精亏血少,阳气不足,肾虚脑失所养,阳虚寒凝,脾肾阳虚宫寒凝滞。
痛经脾肾阳虚宫寒凝滞精亏血少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为女性。主诉为经前3~5日出现小腹持续性绞痛,血色澹褐,白带秽浊,寒热交作,胸腹胀满。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为原发性痛经,证型为气滞血瘀,病位在肝,属实证。望诊见舌苔白厚,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症状描述明确,切诊脉象沉涩。
痛经气滞血瘀少腹痛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王某,女,24岁,脐及少腹痛引腰部,经水不利,气攻胸膈。中医病名属痛经,证型为气滞血瘀,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阻滞胞宫。望诊未提,闻诊未提,问诊见脐腹痛、经水不利、气攻胸膈,切诊未提。
痛经气滞血瘀腰痛
查看详情 →
胡小姐,少腹痛,月经时或不准,病程四五年前。痛经,气滞血瘀。脉濡,舌平。疼痛特点为上半夜重,下半夜缓解,诱因每逢黄梅湿盛之时。
痛经气滞血瘀盆腔炎症
查看详情 →
女,36岁,经行少腹疼痛二年余,经量少色黯红,夹血块,胸闷不舒,乳房作胀,精神郁闷,纳少倦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痛经。舌澹红苔白,脉弦细。
痛经气滞血瘀少腹痛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26岁,女性。右少腹痛伴腰痛1年余。经前下腹胀,经期腹痛尤甚,口干,睡眠不宁,带下黄稠,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舌暗红,苔白,脉细弦。舌澹红,苔微黄,脉弦细。子宫后倾,有压痛,双侧附件区增厚,有压痛。湿浊蕴结,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少腹痛痛经慢性盆腔炎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