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肾虚+脾虚

患者年龄78岁,女性。主诉反复咳喘发作60余年。主要症状为呛咳气促,咳白色黏稠痰液或黄绿脓痰,气促怠动,口唇发绀,伴发热、头痛、口干纳呆、大便干结、恶寒恶凉、动则喘咳。面色晦暗,双眼睑浮虚,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舌质暗红,舌体干瘦,舌下静脉紫暗、迂曲。脉细数艰涩。诊断为肺、脾、肾俱虚,气虚气滞、湿浊痰饮,血虚血瘀,再感外邪,引动伏饮,郁湿化热,本虚标实。
脾虚肾虚痰饮肺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4岁。头晕目眩持续数月,不欲启目,前额胀痛伴呕吐清涎及酸苦胆汁,精神萎靡,夜寐不安,不欲饮食,上脘痞闷,按之心下如旋盘、痞硬,重按嘈杂不舒,小便清长,大便欠调,四肢倦怠,步履不稳,跗部轻度浮肿,周身畏冷。舌质澹,苔薄白湿滑,脉滑重按沉紧。中医病名属眩晕,证型为痰饮内停,病机为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痰饮脾虚眩晕湿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吐痰泄泻,见食则恶,面色萎黄,精神困倦,病程自秋及春,经久不愈。中医病名属泄泻,证型为脾肾阳虚,病因病机为脾肾气虚,水湿内生,痰湿上泛。望诊见面色萎黄,舌象未提及。闻诊见口不能言。问诊见精神困倦,厌食,病程久延。切诊未提及脉象。
痰饮脾虚肾虚泄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82岁,女性。主诉活动后气喘、咳嗽、咯稀白痰、心慌、头昏、乏力、口干、纳少、大便干、小便量少次频、夜寐欠安。病程3年。中医诊断证属气阴两虚,心失所养。舌黯苔薄白,脉细。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颈静脉充盈。血压148/84mmHg。
痰饮脾虚肾虚冠心病
查看详情 →
患者饮食无味,口干吐痰,肚腹膨胀,二便不利。脉右寸大而无力,右关微弦,右尺倏有倏无,左三部软而无力。诊断为脾肾两伤之证。
脾虚肾虚痰饮脾肾两伤
查看详情 →
患者18岁,女性,主诉气喘、胸闷气急、纳呆,病程1个月。主要症状为气喘不得平卧,日发3~4次,咳痰后缓解。脉象浮滑数,舌象薄白腻。病因病机为感受风寒,邪犯于肺,体肥多痰,水邪上凌,肺失清肃。病情分析提示肺失宣降,痰浊内阻。
痰饮脾虚肾虚哮喘
查看详情 →
男,成人,咳嗽气喘,痰多色白,入冬尤甚,形寒肢冷,溲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弱,右寸滑。中医病名痰饮,证型属脾肾阳虚,病因病机为脾虚生痰,肾虚水泛,肺失宣降。
痰饮脾虚肾虚肺气不降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9岁。主诉喘息11年,发作频繁,夜甚,曾住院治疗无效,因感冒诱发。面色澹黄,浮肿,口唇发绀,端坐呼吸,舌质澹红,有薄白苔,胸廓轻度桶形,两肺满布哮鸣音。中医病名为哮喘,病机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痰饮留伏,气道阻塞。病因包括外感、饮食、劳倦及体质因素。
痰饮肾虚脾虚哮喘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