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0岁。主诉眩晕,呕吐酸水,大便水泻,口腻苔白,脉弦滑。中医诊断为痰浊内阻,清阳失运。舌象舌胖嫩,苔白。脉象弦滑,后转为虚弱、沉细。病程较长,属脾阳虚、痰饮内停证。病因病机为痰浊内阻,脾阳不运,清阳不升。
饮停眩晕呕吐大便溏
查看详情 →
18岁女性,反复思睡4年,白天上课时不能控制的思睡,下午更甚,夜间多梦,四肢乱动,晨醒后全身不能动弹,数分钟后缓解。面色萎黄,形体偏胖,舌质淡胖,苔根腻,脉沉细。中医诊断多寐,证型脾虚饮停型。病因病机为脾虚饮停,痰蒙清窍,阳气不振,痰湿内生,清阳不升,致思睡。四诊信息包括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根腻、脉沉细。
饮停多寐脾虚痰湿
查看详情 →
患者57岁,女性,中脘胀满反复发作5年余,食少纳呆,食后胀甚,嗳腐吞酸,泛恶,形态消瘦,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失眠焦虑,大便黏滞不爽。舌质澹红偏暗,苔白微黄滑腻,脉虚缓。辨证为脾虚失运,胃失和降,食气停留中脘郁而化热。三诊后辨证为脾胃阳虚,饮停胃中。
饮停胃痞脾虚食积
查看详情 →
患者,34岁,中脘疼痛,沥沥有声,嗳气腹胀,饮食呆滞,面色苍白,大便艰涩。脉弦结,舌苔白而滑。中医病名:胃痛,证型:胃气不降,水饮停聚。病因病机:胃气不降,津液不行,水饮停聚。望诊:面色苍白,舌苔白而滑。闻诊:未提及。问诊:中脘疼痛,嗳气腹胀,饮食呆滞,大便艰涩。切诊:脉弦结。
饮停胃痛胃气不降阴络伤
查看详情 →
女,55岁,腹泻4个月,日排便4~5次,稀水便,腹部着凉则痛,食量减少,心跳气短,乏力,腰部酸沉,怕冷,四末清冷。舌澹红,苔白腻,脉沉细无力。心阳不足,脾肾失于温煦,寒自内生,饮留肠间。
饮停腹泻心阳不足脾肾阳虚
查看详情 →
男,34岁,中脘疼痛,沥沥有声,噫气腹胀,饮食呆纳,面色苍白,大便艰涩。中医病名:胃痛。证型:胃气不降,水饮停聚。病因病机:胃气不降,津液不行,水饮停聚。望诊:面色苍白。舌苔:白而滑。脉象:弦结。病因:阴络伤而血内溢。
饮停胃痛便溏血溢
查看详情 →
男,43岁,主诉发作胸闷、胸痛半年余,加重3天。主要症状为胸部痞闷疼痛,伴喘息咳唾,痰多色白质稀。舌澹胖,苔白润,脉弦细。证型为阳虚气滞饮停、痹阻胸阳。病程半年,诱因劳累、受凉或情志刺激,既往心电图未见异常。
饮停胸痹阳虚气滞胸阳痹阻
查看详情 →
患者胃痛10年,痞胀不适,食后加重,胃中如囊裹水,大便干结。苔薄,脉细。诊断为胃弱气滞饮停。钡餐检查示重度胃下垂。舌象薄,脉象细。病程长,属饮停气滞证。
饮停胃痛胃弱气滞
查看详情 →
女,40岁,心下结满,胸中胀痛,气急喘息,时时唾稀痰涎。素患支饮,天暖较安,天冷则病情加重。病程较长,1973年冬旧病复发,病情严重。中医病名支饮,证型未明确,病因病机为支饮内停。面色晦暗,舌苔白腻,脉沉弦。胸中硬满,气息急促,咳吐稀痰。
饮停支饮痰饮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73岁,女性。主诉胸闷痛、刺痛反复发作17年,加重并下肢浮肿13天。胸闷心悸,时作刺痛,双下肢浮肿,午后为甚,背冷,口干不苦,纳食减少。舌质淡紫而胖,苔白滑,脉弦滑。中医诊断证属瘀阻饮停。瘀血阻滞胸络,心络瘀阻,饮自内生,痹阻胸阳,致胸闷心悸,下肢浮肿,背冷。舌质淡紫而胖、苔白滑、脉弦滑为瘀血、痰饮为患之征。
饮停胸痹瘀阻心悸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