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治疗太阳病桂枝证医案
案例简介
治其乡人吴得甫,得伤寒,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脉关以上浮,关以下弱,此桂枝证也,仲景法中第一方,而世人不研耳。使服之,一啜而微汗解,翌日诸症顿除。
药物组成
- 桂枝:9g
- 白芍:9g
- 生姜:9g
- 炙甘草:6g
- 大枣:6g
按语
1. 诊断依据
- 身热,自汗,恶风:符合《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的主证。
- 脉关以上浮,关以下弱:即原文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的异词,又即原文第2条,脉浮缓之意。
2. 治疗方法
- 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世称群方之冠,功能解肌发汗,滋阴和阳,调和营卫。
- 适应症:太阳中风,表虚自汗,而热不解。
3. 药物解析
- 桂枝:味辛性温,温通卫阳,解肌发汗,去在表之风邪。
-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益阴和阳,固在里之营阴。
- 生姜:味辛性温,佐桂枝解表。
- 大枣:味甘性温,佐白芍和里。
- 甘草:味甘性平,有安内攘外之功,和养胃气,调和诸药,为发汗之资。
4. 治疗效果
- 服桂枝汤后,温覆取微似汗,以遍身絷絷汗出为佳。
- 解肌发汗,即邪由皮毛深入肌肉一层,身热不因汗出而有所减退。
5. 用药注意事项
- 桂枝辛温,凡表病化热,或温热病高热,口干舌燥,吐血,咯血,小便黄赤短数,内有火热者,均不宜用。
- 仲景伤寒例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这是应当谨记的一条教训。
6. 适用症
- 病者常自汗出,小便正常,手足温和,或手指稍露出外则觉微冷,覆之则温,浑身发热,微烦而又恶寒,才可用之勿误。
7. 后世评价
- 许氏精研伤寒论,为伤寒大家,最善用伤寒方,辩证论治,独具手眼,故本案患者一啜而病顿除。
- 王清任:发热有汗之症,从未见桂枝汤治愈一人。
- 杨素园:常治风伤卫症,半剂辄愈。
- 王孟英:改错所云者,乃温热症也。若风寒伤卫,岂可不遵仲景之法而不用桂枝汤。
- 余亦谓然:近人多谓近世无桂枝症,或谓古方不可治今病,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凡此种种,都是未读《伤寒论》的缘故,希望研究中医之人,认真读一读《伤寒论》!
结语
希望研究中医之人,认真读一读《伤寒论》,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古方。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