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董某
- 性别:男
- 年龄:53岁
- 初诊日期:2005年1月29日
主诉及病史
- 主诉:患者自述5天前不慎受凉,随后即觉畏寒,4天前再次冒寒外出,回家后畏寒甚,身重不适,鼻塞,自以为“感冒”,服用强力银翘片、乙酰螺旋霉素片,未见效,曾呕吐一次;3天前恶寒发热并见,在诊所以“感冒”就诊,予口服感康片,肌内注射复方氨林比妥钠注射液、柴胡注射液;静脉滴注氨苄西林钠、利巴韦林、鱼腥草、清开灵注射液2d。两天来共注射4次退热针剂,但体温降而复升,清晨体温最低37.6℃,下午体温最高39.5℃,遂邀诊。
-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未曾治疗。
体征
- 体温:38.8℃
- 血压:160/85mmHg
- 咽部检查:咽红
- 心肺检查:(-)
症状
- 恶寒发热:恶寒,自诉炕凉,双手不敢伸出被窝与诊,头痛发热,发病至今始终无汗,身体困重,关节痛,咽痛,流少量清涕,不打喷嚏,鼻不塞,微咳,咳稀痰,量不多,心烦易怒,口不甚渴,不思食,小便不黄,已两天未解大便。
舌脉
- 舌苔:润,尖微红
- 脉象:浮紧
中医辨证
- 辨证:太阳伤寒,表寒兼里热证
- 依据:《伤寒论·伤寒例》云:“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