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女46岁初诊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46岁
  • 初诊日期:1975年9月4日

主诉

患者腰痛数年,现以右侧为重,活动直立时腰痛加重,睡眠时不能伸腿与平卧,与天气变化无关,伴有头晕、梦多、心烦、纳呆。

舌脉象

  • 舌苔:白而干
  • 舌质:澹红
  • 脉象:沉细

初次治疗

  • 穴位:昆仑、后溪
  • 治疗效果:腰痛如故

进一步问诊

经进一步问诊,知其患子宫Ⅱ度脱垂已三年,少腹坠胀。

调整治疗方案

  • 穴位:关元、子宫(针后要求针下寻找抽搐感,即患者感到子宫向上抽)、三阴交
  • 治疗效果:腰痛减轻

后续治疗

  • 穴位:上方加曲骨穴
  • 治疗次数:六次
  • 治疗效果:子宫已不脱出,腰痛缓解,患者已能够参加一般体力劳动

按语

本例说明初诊时问诊不详(当然与病人不愿说出真情有关),从而造成辨证之误,经过两次治疗无效。经再次详细问诊,方知其病之本,亦豁然明瞭站立活动其腰痛加重的道理。“子宫脱垂症”系脾气不足,胞宫失于固摄所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故纳呆;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不能奉养清窍故头晕;血虚则神不守舍故睡眠多梦;舌质澹,脉沉细均属气血不足之证。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脾主运化。肾藏之精要靠脾胃运化水谷的精微不断补充。今脾气亏虚,患者纳呆,肾藏得不到水谷精微的补充故肾虚,肾虚则腰痛。故脾虚是本(原发证),肾虚是标(继发证)。宗治病必求其本的法则,改取关元、子宫、三阴交。关元为任脉、足三阴之会穴;三阴交为脾肝肾之会穴。针此二穴用以补益脾、肾、肝之不足,以固摄胞宫,针子宫及加用曲骨均系增强固摄之力。后来由于辨证明确,取穴、手法得当,故针七次子宫已不脱出,腰痛消失,已能参加劳动。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