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发热证
医案摘要导读
患者男性,47岁。主要症状为恶寒、高热,体温波动于38~40.2℃,午后及夜间加重。病程自1982年9月15日起,反复发作。中医诊断为气虚发热。证型为气虚,病因病机为气虚失运,卫气不和。望诊见舌质淡,边有齿印,舌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身楚、怕冷、肌肉酸痛。切诊见脉细。
气虚发热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陈某
- 性别:男
- 年龄:47岁
- 就诊日期:1982年12月29日
病史
- 发病时间:1982年9月15日
- 主要症状:突感恶寒,体温39.9℃,午后及夜间体温升高,波动于38~40.2℃
- 治疗经过:
- 9月22日:当地卫生院,复方新诺明等治疗,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诊为“上感”出院
- 10月15日:身热复作,住入该院,用氯霉素、氢化考的松等,8天后体温正常出院
- 11月14日:全身不适,肌肉酸痛,怕冷,体温升高,多种检查无明显异常,用吗啉胍、维生素C、强的松、消炎痛、氯霉素等治疗,11月22日体温降至正常
- 12月8日:身热又起,体温波动在38.5左右,疑为“风湿热”,给予水杨酸钠治疗,但患者未曾服用,体温于12月13日又恢复正常
诊断与治疗
- 诊断:气虚发热
- 治疗原则:甘温除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