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患者信息

  • 姓名:曹某
  • 性别:女
  • 年龄:24岁
  • 婚姻状况:未婚
  • 职业:(未提供)
  • 居住地:上海市多层住宅小区

初诊信息

  • 日期:1997年9月20日(农历八月十九,秋分前3天)
  • 主诉:右胁掣痛3个月
  • 现病史:1995年体检发现HBsAg(+),1996年至1997年间二度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症见乏力,恶心,纳差,厌油腻,住院经保肝治疗好转出院。其母亲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
  • 刻诊:时感肝区掣痛,乏力,口干,面色萎黄,形体较瘦,胃纳尚可,二便正常。
  • 体检:巩膜无黄染,无明显肝掌及蜘蛛痣;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舌质黯、色澹红、苔薄,脉细。
  • 辅助检查
    • 乙肝病原学:HBsAg(+),HBeAb(+),HBcAb(+);
    • 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12.4μmol/L,直接胆红素3.6μmol/L,总胆汁酸7.4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3U/L,碱性磷酸酶113.7U/L,γ-谷氨酰转肽酶72.6U/L,白蛋白49g/L,球蛋白25.1g/L;
    • 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358ng/ml,层黏蛋白135ng/ml,Ⅲ型前胶原129μg/L,Ⅳ-C53ng/ml。
    • 腹部B超检查:肝斜切124mm,肝内光点增粗,增强,分布欠均匀,肝内血管走向欠清,脾肋间厚53mm,胆囊大小70mm×30mm,胆囊壁稍毛,CBD5mm。提示:肝硬化,脾肿大。
  • 中医诊断:胁痛(气阴两虚、血瘀阻络)
  • 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 辨证论治:患者右胁掣痛,当以血瘀阻络为患;乏力,口干,面色萎黄,形体较瘦,舌质黯、色澹红、苔薄,脉细。四诊合参,气阴两虚仍清晰可辨。治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选用黄芪汤、二至丸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