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域治肝郁脾虚型心动过缓案
病人信息
- 性别:男性
- 年龄:62岁
- 门诊号:0374
- 初诊日期:1997年6月17日
主诉
胸闷、气短间断发作2年,加重3天。
现病史
3年前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常服消心痛、速效救心丸,劳累、情绪激动后易发作。3天前因气温骤然升高出现胸闷、气短、阵发胸骨后疼痛,伴见倦怠、乏力、头晕、口粘、口苦,不欲饮水,心烦急躁,夜眠欠安。
体征
- 血压:22/13kPa
- 心率:42次/分
- 心电图:
- 窦性心动过缓
- 陈旧性前间壁心梗
- 缺血性ST—T改变
-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心脏B超:
- 心内结构未见异常
- 左室收缩功能下降
- 主动脉弹性差
中医辨证
肝郁脾虚,湿热中阻
初诊方剂
- 药物:丹皮12克,茯苓20克,当归12克,柴胡6克,木香10克,苍术10克,郁金10克,生牡蛎20克,香附12克,天麻6克,菊花10克,草决明15克
- 日期:1997年6月17日
复诊情况
- 日期:1997年6月28日
- 症状改善:头晕减轻,血压降至20/11kPa, 胸闷、气短大减,心率升至52次/分,口粘口苦已除
- 脉象:脉仍沉缓
复诊方剂
- 药物:太子参15克,麦冬15克,生芪10克,佛手10克,甘草5克,郁金10克,厚朴10克,茯苓20克,香附10克,白术15克,蚕砂10克,乌药12克,玉竹15克,百合20克
- 日期:1997年6月28日
二次复诊情况
- 日期:1997年7月12日
- 症状:心率58次/分,血压平稳,无明显不适
- 诊断:心气亏虚,络脉瘀滞
后续治疗
- 药物:百合口服液
- 日期:1997年7月12日
- 随访情况:2个月后随访,病情平稳
评按
窦性心动过缓,属中医心悸范畴,大多表现为虚寒证候,一般采取温补法治疗,可获一定的效果。此案窦性心动过缓,则是虚中夹实之证,非常法而能建功。肝郁脾虚气滞见胸闷、气短、倦怠乏力;脾虚失于运化而生湿,见口粘而不欲饮水;肝郁日久化火,火性伤及阴血,心失所养故见心烦急躁,夜寐不安;气郁血瘀则见舌质暗红、舌下脉络迂曲;脾虚湿盛则生痰,痰浊上扰清阳见头晕;湿盛热化则苔白厚腻;而舌体胖边有齿痕,脉沉缓无力,均为脾虚之象。范氏选用疏肝解郁之法,药用柴胡、当归、郁金、香附之属,又用天麻、菊花、草决明、牡蛎等平肝镇潜,10剂后,血压下降,胸闷气短大减,心率上升。又采用化湿健脾益气之法,药用太子参、生芪、白术、茯苓、甘草、厚朴、郁金、乌药、香附、佛手疏肝解郁,疏通气机;玉竹、百合滋补心阴;蚕砂安神,最后以百合口服液善后而收效。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