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莱年谱

个人经历

1929年

  • 出生于浙江诸暨盛兆坞村。

1935~1941年

  • 浙江诸暨赵家兰台小学毕业。

1942~1945年

  • 浙江省立绍兴中学,诸暨暨阳中学学习。

1946~1948年

  • 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毕业。

1948~1954年2月

  • 浙江大学医学院医本科毕业。

1948年冬

  • 参加学生组织的钱江大桥碎石劳动。

1950年

  • 加入青年团,任团支书。

1950年冬

  • 去嘉兴,参加血吸虫病防治。

1951年夏

  • 去龙泉农村,作农村调查。

1952年

  • 在中南医学杂志,发表“甲状腺内分泌与抗甲状腺药”一文。

1953年

  • 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党小组长,支委,支书,天坛医院和中医医院党委委员)。

1954年4月到1964年3月

  • 中直第一医院(后改为天坛医院)内科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并负责2年医院心电图检查(当时各医院尚无心电图室)。

1955年3~5月

  • 由中央卫生部派赴民主德国,参观学习人工呼吸及铁肺的应用,回国后,在北京医师会做传达报告。

1955年

  • 出席中直机关团员代表大会。被评为中直机关卫生处先进工作者。

1956年

  • 与沉慧安医生(同仁医院内科及干部保健科主任医生)结婚。同年被评为中直第一医院先进工作者。

1958~1960年

  • 在友谊医院系统听苏联专家布林副教授讲《病理生理学》。

1959年

  • 听捷克专家苏歇克讲腹腔镜的应用。
  • 任北京市水肿病小组组长,北京市溃疡病小组秘书。

1960年

  • 任内科主治医生,内科副主任。
  • 系统听杨纪珂教授的《生物医学统计学》。
  • 任崇文区兵役体检主检医生。

1961年

  • 女儿赵颖出生。

1960年

  • 参加由市卫生局组织编写《营养不良性水肿》一书(因故未出版)。

1962年

  • 在党的七千人大会保健组任医生。
  • 北京医学会内科学会委员。

1964年2月

  • 派赴河北高阳救灾医疗。

1964年4月到1966年8月

  • 北京市西医学习中医班学习,结业。

1965年冬

  • 通县宋庄农村实习针灸。

1965年

  • 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合霉素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文。

1966年

  • 到北京中医医院内科工作。
  • 在北京医学杂志发表“孕妇营养性大红细胞性贫血”一文。
  • 北京医学会内科学会消化学组委员。
  • 参加卫生部626医疗队,去甘肃民乐,为农民防病治病。

1967年

  • 参加医院626医疗队,去密云西田各庄,为农民防病治病。
  • 北京医学会内科学会消化学组委员。

1968年

  • 参加医院626医疗队,去密云西田各庄,为农民防病治病。

1970年

  • 参加医院626医疗队,去密云西田各庄,为农民防病治病。
  • 随医院考察小组,去南京、上海、广州考察学习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

1971年

  • 儿子赵平出生。

1976年

  • 兼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副主任。
  • 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中药止血粉治疗溃疡病出血”一文。
  • 在新中医杂志发表“湿温病的治疗”一文。

1977年

  • 出席北京市科技大会、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大会。

1978年

  • 出席全国科技大会、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

1979年

  • 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仍兼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

1981年

  • 任内科主任医生。同年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北京中医杂志编委。
  • 去香港,出席亚太地区全科医生学术会议,发表“Stomach drug in treatment of GI disease”一文。
  • 随卫生部组织的中国高级医生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学习,任代表团团长。
  • 随市科委领导,赴深圳参观学习调研。接待日本金泽市医学代表团,洽谈合作事宜。

1983年

  • 主持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习班。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
  • 负责医院消化内镜检查工作。

1984年

  • 在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发表“骨髓增生性全血细胞减少症”一文。
  • 在《中西医结合通讯》发表“慢性胃十二指肠病中医分型和消化系统功能的观察”一文。

1986年

  • 中国老年医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顾问。
  • 负责研究所的研究生教学。任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1988年

  • 任中国老教授协会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著名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 赴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作学术交流,发表“脾肾与脾肾胃炎的中医治疗”一文,此文发表在同年复旦临床中药杂志。
  • 在中医杂志发表“舌质舌苔计算机定量描述和分类”一文。在贵州医药杂志发表“承满、梁门穴位温度失衡对慢性胃病的诊断意义”一文,在中医杂志发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一文。
  • 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 由卫生部和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派,去杭州、青岛调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

1990年

  • 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医工作会议。同年,在中医药学报发表“脾虚研究中若干问题探讨”一文,又在中医药研究杂志中发表“试论理脾阴在虚证治疗中的作用”一文。

1991年

  • 被评为北京中医医院先进个人。

1992年

  • 获国务院《突出贡献证书》及政府特殊津贴。
  • 同年,在国际自然医学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健脾养胃与养生延寿”一文。

1993年

  • 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北京市高科技展销会。
  • 主编出版《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北京出版社)。同年,在中医杂志发表“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开发胃动力中药的设想”一文。

1995年

  • 在吉林中医药杂志发表“有关建立临床中药学的思考”一文。

1997年

  • 全国两部一委认定为第2批师带徒专家,担负师承制教学,培养2名学生。
  • 在北京中医杂志发表“膈咽不通治验”一文。

1998年

  • 退休。
  • 在北京中医杂志发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探析”一文。

1999年

  • 在北京中医杂志发表“调节胃肠运动中药的研究”一文。

2000年

  • 赴香港,出席亚太地区消化会议。
  • 获两部一委《培养中医人才作出贡献奖》证书。
  • 主编出版《临床中药学研究进展》(北京出版社)。同年,在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发表“苍脂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及药效学研究”一文。

2001年

  • 获全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同年,为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组织撰写“胆石病诊断治疗专辑”。
  • 在文汇报、医药新纪元发表“重视脾胃,养生保健”一文。

2002年

  • 在胃肠学和肝脏病学杂志发表“重视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规范化”一文。

2003年

  • 负责第3批师承制教学,培养1名学生。

2006年

  • 主编出版《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诊治与调理》(人民军医出版社)。

按语

赵荣莱先生在医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和卓越的贡献,从医学生到成为知名中医专家,他始终致力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并培养了多名优秀的学生。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中医的发展,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