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肖××
  • 年龄:68岁
  • 性别:未提供
  • 籍贯:内江
  • 职业:理家
  • 住院号:6641
  • 入院日期:1964年11月13日

现病史

  • 病程:高血压8年,反复心累气短11个月,全身水肿,腹部胀大20天。
  • 主要症状:心累气短,胸中痞塞,脘闷腹胀,咳嗽气喘,咯黄稠痰量少,恶寒肢冷,小腿抽痛,口渴喜热饮,小便黄灼短少,大便燥如羊屎,眠差。
  • 既往治疗:在北京服中药治疗未效,往西安军大检查诊断高心病,治疗半月好转,又转住宝鸡×医院治疗月余,好转出院。两月后再复发住西安×医院月余减轻出院。

入院检查

  • 体温:35.2°C
  • 脉搏:92次/分
  • 呼吸:35次/分
  • 血压:156/120mmHg
  • 体征:急性气喘浮肿病容,半坐卧位,面唇紫暗,气喘肩息,鼻冀扇动,全身水肿,下肢按之如泥,目如卧蚕,腹部胀大。
  •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Wbc.6800、中性88%、淋巴10%、嗜酸2%
    • 肌酐:2.4mg%
    • NPN:60mg%
    • C02结合力:33.60Vox%
    • 尿液检查:蛋白(+++),颗粒管型30-50,红细胞0-1/Hp,脓细胞2-5/Hp

辨证分析

  • 辨证:少阴百寒独胜于下,阳欲脱于上之先兆。
  • 分析
    • 肾主元阳为命火之居,寒胜于下,火衰不生土,水邪必泛澜,水邪上犯凌心则悸,犯肺则咳喘,留于腹部则胀大,溢于皮腠则肿。
    • 肾司二便,阳虚不化气则小便不利。肾纳气而肺主气,今肾虚带纳,肺虚不肃而肩息作矣。
    • 水之为里病,故脉沉。金匮云:“脉得诸沉,当责之有水,身体肿重是也”。

西医诊断

  • 诊断
    1. 原发性高血压米氏三期Ⅱ分期
    2. 高血压性心脏病
    3. 高血压性肾硬化症
    4. 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
    5. 坠积性肺炎

中医治疗

初诊

  • 方剂:真武汤加味
  • 药物:附片18克、白术12克、茯苓24克、白芍9克、生姜皮12克、沙参15克、化红皮9克、法夏曲9克
  • 备注:当夜服1剂,西药亦同时并进。

二诊

  • 方剂:六君汤和脾胃祛痰
  • 药物:西洋参6克、白术9克、茯苓18克、法夏9克、桔红9克、制附片12克、麦冬12克、甘草2.4克

三诊

  • 方剂:六君汤和脾胃祛痰,加参附救阳,参麦益阴
  • 药物:西洋参6克、白术9克、茯苓18克、法夏9克、桔红9克、制附片12克、麦冬12克、甘草2.4克

四诊

  • 方剂:真武汤加西洋参
  • 药物:真武汤加西洋参6钱

五诊

  • 方剂:真武汤加厚朴、腹皮、五加皮
  • 药物:真武汤去西洋参,加厚朴9克、腹皮9克、五加皮9克

六诊

  • 方剂:真武汤加木瓜
  • 药物:真武汤加木瓜12克

七诊

  • 方剂:益胃汤加味养阴增液通腑
  • 药物:沙参31克、麦冬15克、梨皮24克、生地12克、玉竹12克、玄参12克、白芍15克、麻仁31克、酒军6克

按语

  • 按语:从脉症观之,此乃阴阳两虚水肿。初诊以脾肾阳虚,阳脱于上阴绝于下而投以真武汤加味,其效不著。推病致源,此乃阴阳两虚水肿。因此,治疗上应扶阳不忘救阴,亦不可勿视制水之脾土,方为治疗本病之大法矣。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