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周某
  • 性别:男
  • 年龄:48岁
  • 初诊日期:1999年6月4日

病史

  • 主要症状:畏寒肢冷、大便溏薄
  • 发热情况:自3月10日起,每日下午4时至10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时达39.5℃,一般在38~39℃之间
  • 西医诊断:不明原因发热
  • 西医治疗:青霉素、先锋必、丁胺卡那霉素、洁霉素、阿奇霉素、灭滴灵、异烟肼等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 中医辨证:脾肾阳虚,气血两亏

初诊症状

  • 身体状况:消瘦,精神不振,形寒肢冷,面色萎黄
  • 伴随症状:全身乏力,头晕心悸,睡中多梦,自汗不止,食欲不振,时有恶心,脐周腹痛,大便溏薄,日五六次
  • 特殊感觉:腰背部冷甚,似有冷水浇灌
  • 舌象:舌质澹胖,舌边齿印深,苔白腻润滑
  • 脉象:脉沉细

初诊方剂

  • 方剂:附桂理中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
  • 药物组成
    • 炮附子、桂枝、澹干姜、炙甘草各10g
    • 炒当归、炒苍术、炒白术、炒白芍、姜半夏、补骨脂、鸡内金、红枣、木香各15g
    • 炙黄芪、炒枣仁、茯苓、菟丝子各20g
    • 党参30g
  • 煎服方法:7剂,每日1剂,连续水煎3次,每次取汁150ml,溷匀后分早、中、晚3次服完

二诊情况

  • 日期:6月11日
  • 症状变化:体温渐降正常,精神明显好转,食欲改善,泄泻亦止
  • 后续治疗:给服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归脾丸调治2周,诸症全消

按语

  • 辨证分析:中医学将“发热”分为外感(实证)和内伤(虚证)两类。本例患者属内伤发热,前医按外感发热,应用黄芩、黄连、黄柏、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治之无效,反使病情加重,此辨证错误所致也!
  • 治疗原则:本例之内伤发热乃由“脾肾阳虚,气血两亏”使然,当宗李东垣“甘温除热”法治之,即温肾暖脾,益气养血是也
  • 组方分析:应用炮附子、澹干姜、桂枝、补骨脂、菟丝子、黄芪、党参、当归等大队甘温(热)补虚药,而不用一味清热解毒药,却获得了快速退热之效

参考文献

  • 原载于《中华临床防治医学杂志》2007年第4期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