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凌××
- 性别:女
- 年龄:47岁
初诊信息
1. 主诉
眩晕10余年,此次卧床不起已20余天。
2. 现病史
- 头重胀痛,视物颠倒,沉睡幻觉,泛恶,纳减。
- 平时大便干结,需假药导。
- 经脑部Ⅹ线摄片和脑电图检查,均正常(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
3. 体征
- 脉沉细,舌净质偏红,口干不欲饮。
4. 诊断
证属肝气上逆,胃失和降,血虚肠燥,而兼痰湿内阻。
5. 治疗方案
- 方剂:旋复代赭汤加减
- 药物:
- 旋复花9克(包)
- 代赭石30克
- 泽泻15克
- 茯苓15克
- 白蒺藜15克
- 半夏9克
- 陈皮6克
- 竹茹9克
- 料豆衣10克
- 火麻仁12克
- 牛膝10克
复诊信息
1. 服药后反应
- 服药4剂,眩晕泛恶已瘥,头胀头痛亦除,大便尚干结。
- 脉濡细,舌净。
2. 诊断调整
气降阳潜,痰湿蠲化,阴血未复,肠液枯燥。
3. 治疗方案调整
- 方剂:前方加养血润肠之品
- 药物:
- 党参12克
- 旋复花6克(包)
- 代赭石15克
- 生首乌15克
- 生当归9克
- 生赤芍9克
- 火麻仁12克
- 料豆衣10克
- 茯苓10克
- 白蒺藜10克
- 生地10克
- 佛手4克
- 谷麦芽15克(包)
三诊信息
1. 服药后反应
- 服上药7剂。旬日来眩晕未作,纳增神振,大便软润,日解1次,小便不利。
- 脉细缓,舌净。
2. 诊断调整
阴血渐复,肠液得充,肝气肝阳随之潜降。
3. 治疗方案调整
- 丸方:以巩固疗效
- 药物:
- 党参100克
- 生地100克
- 制首乌100克
- 全当归80克
- 生赤芍60克
- 白芍80克
- 白蒺藜80克
- 茯苓100克
- 浮小麦100克
- 料豆衣80克
- 火麻仁100克
- 女贞子60克
- 泽泻60克
- 牛膝80克
4. 制备方法
- 上药研细末,用旋复花60克(包)、代赭石150克煎汤代水,泛为丸。
- 每日晨、晚各吞服1次,每次9克。
按语
- 患者眩晕10余年,此次病情加重,经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需巩固疗效。方中旋复花、代赭石、泽泻、茯苓等药物用于降气镇逆,白蒺藜、半夏、陈皮、竹茹等药物用于化痰湿,生首乌、生当归、生赤芍等药物用于养血润肠。通过调整方剂,逐步恢复患者的阴血和肠液,达到巩固疗效的目的。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