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案十七:黄振春肺心病医案
## 初诊信息
- **患者**:黄振春,男
- **西医诊断**:肺心病
- **就诊时间**:1982年3月30日中午1时30分
- **症状**:舌质红、无苔、右关弦滑
## 井穴知热感度测定值及数值分析
### 1. 初诊数值分析
- **肺经**:左右侧数值偏高,左侧17,右侧23
- **大肠经**:左侧7,右侧22
- **脾经**:左侧16,右侧29
- **小肠经**:左侧12,右侧13
- **膀胱经**:左侧15,右侧10
- **心包经**:左侧5,右侧16
- **胆经**:右侧32,左侧13
- **肝经**:右侧29,左侧8
### 2. 初诊分析
- **肺经**:肺阴虚而痰阻,肺气郁结
- **大肠经**:大肠气虚寒
- **小肠经**:血气两虚而血瘀
- **心包经**:心包气虚寒
- **胆经**:胆气虚而挟痰湿
- **肝经**:肝气虚而血瘀
### 3. 初诊立法处方
- **药物**:竹茹10g、半夏30g、枳实5g、陈皮5g、白术5g、大枣8枚、小麦15g、甘草6g、远志3g、菖蒲3g、生龙骨5g、生牡蛎5g、沙参20g、玉竹30g
## 按语
- **发病背景**:患者于1982年初发病,来诊前三天病情加重,发病初期时相为壬戌年初之气,主运为木太过,司天为太阳寒水,在泉为太阴湿土,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少阳相火,此时易产生风火相煽而克金侮水及木克土之局面,使人易患脾肺虚挟痰湿,肾水亏虚及心肝气虚血瘀阻之病症。
- **时相分析**:患者来诊时正值壬戌年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阳明燥金,肺经、大肠经显示出肺气郁结有痰湿与主气、客气有关;脾经显示脾气虚有湿饮与主运、司天有关;小肠经、膀胱经、心包经显示心阳虚心血瘀阻与主运、主气、司天有关;胆经、肝经显示肝气虚瘀血与主运、在泉、客气有关。
- **西医角度**:肺心病在中医角度是先天之气受损,影响后天的气血运化,使气血的开合升降失灵而造成的,与太阳肾、太阴脾、厥阴肝、阳明肺的病变有关。
## 跟踪治疗记录
### 第一次:1982年4月17日
- **脉象**:右脉浮弦,关部重按尤甚,左脉弦细
- **数值分析**
- **肺经、大肠经、三焦经、肾经**左右侧数值明显失调及倒置
- **大肠经**左侧数为7,右侧数为3
- **肾经**左侧数为12,右侧数为7
- **心经**左右侧数值失调,左侧数为3,右侧数为8
- **胆经、肝经**左右侧数值倒置
- **立法处方**
- **药物**:白术10g、陈皮10g、半夏15g、远志10g、酸枣仁10g、熟地20g、当归5g、川芎5g、党参15g、水菖蒲5g、苁蓉20g、淫羊藿10g
### 第二次:1982年4月17日晚7时10分
- **数值分析**
- **大肠经、肾经**左右侧数值明显失调及倒置
- **脾经、小肠经、膀胱经、心包经**左右侧数值明显失调
- **心包经**左侧数为3,右侧数为6
- **肝经**左右侧数值均显弱倒置
- **立法处方**
- **药物**:熟地30g、苁蓉30g、淫羊藿10g、白术10g、陈皮10g、远志10g、水菖蒲10g、元肉10g、川芎3g、当归3g、乳香3g、没药3g、党参15g、甘草3g、大枣8枚
### 第三次:1982年5月3日
- **数值分析**
- **肺经、大肠经、肾经、三焦经**左右侧数值明显失调及倒置
- **膀胱经**左右侧数值均为13
- **心包经、胆经、肝经**左右侧数值出现弱倒置现象
- **立法处方**
- **药物**:杞子30g、党参30g、远志10g、水菖蒲10g、醋半夏4g、良姜2g、乌梅3g、北芪20g、黄精3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柴胡3g
### 第四次:1982年8月17日
- **数值分析**
- **肺经、大肠经**左右侧数值失调
- **脾经**左右侧数值均显最高数
- **肾经**左右侧数值严重失调
- **三焦经、胆经**左右侧数值明显失调
- **膀胱经、胆经、肝经**左右侧数值均现倒置之象
- **立法处方**
- **药物**:陈皮10g、白术10g、党参15g、细辛3g、川芎3g、当归3g、白芍10g、柴胡3g、北芪20g、大枣8枚、枳实10g、炙草3g
## 按语
- **病情分析**:患者肺心病与肾阴阳两虚,心肝脾肺气虚,血瘀阻挟痰湿有关。
- **治疗建议**:嘱其注意调理,病情若有变化应及时治疗。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