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 女 28岁

初诊

  • 日期:2012年7月4日
  • 主诉:双侧胁肋部疼痛,伴束带感2个月。
  • 症候
    • 2个月前出现双侧乳房下散在水疱,伴疼痛,未予特殊处理。
    • 水疱消失后出现双侧胁肋部疼痛伴束带感,左侧为重,夜间尤甚。
    • 前胸部麻木,阵发憋气及呼吸困难。
    • 经针灸、放血拔罐后稍缓解。
  • 舌象:舌澹胖,质暗,苔白。
  • 脉象:脉弦滑。
  •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高脂血症、尿路感染、神经性外阴痛、阴道炎。
  • 经络诊察:太阴经、手阳明经、手少阳经异常。
  • 辨经:病在少阳经、带脉、太阴经。属湿热内郁兼有气虚型带状疱疹。
  • 选经:督脉、足少阳经、足太阴经、足阳明经、阴维脉、冲脉。
  • 选穴:前顶、地五会、足窍阴(放血)。
  • 针后效果:胸胁肋疼痛立刻减轻。

二诊

  • 日期:未提供
  • 症候
    • 阵发性串痛,以乳房下为甚。
    • 尿黄。
    • 苔白厚,脉沉。
  • 辨经:湿热内郁,病在奇经、太阴经。
  • 选穴:前顶、阴陵泉、内关、公孙、足临泣。

三诊

  • 日期:未提供
  • 症候
    • 经治后其双侧胁肋部疼痛发作频率较前降低。
    • 前胸部麻木较前缓解。
    • 阵发憋气及呼吸困难偶作。
  • 选穴:前顶、内关、足三里。

疗效

  • 共3诊
  • 疗效:属显效。

医案解读

  • 病程与病机:病程较长,病机较复杂,牵连经脉较多。
  • 病位:带状疱疹多为侵入足少阳经与带脉的湿热毒,故取足少阳经的井穴、地五会及带脉交会穴以清热解毒。
  • 症候与舌象:患者体质虚,太阴气虚不能上升,湿浊停留不化,卫气不足以抗火毒,故取足太阴、足阳明相表里经的合穴。合穴有调整气机的功能,足三里又能补气提气。
  • 穴位选择
    • 内关、公孙为阴维脉与冲脉的交会穴,同取对胸部有行气活血的作用。
    • 前顶穴在此有特殊作用,能补气升清化浊、清热解毒敛阴,适用于治疗各种虚性病证,包括眩晕、头痛、虚型带状疱疹等。另外,前顶也能清六腑热毒。

【按语】 本例与案28相比,病程较长,病机较复杂,牵连经脉较多。从病位来看,带状疱疹多为侵入足少阳经与带脉的湿热毒,故取足少阳经的井穴、地五会及带脉交会穴以清热解毒。从症候结构与舌象来看,患者体质虚,太阴气虚不能上升,湿浊停留不化,卫气不足以抗火毒,故取足太阴、足阳明相表里经的合穴。合穴有调整气机的功能,足三里又能补气提气。内关、公孙为阴维脉与冲脉的交会穴,同取对胸部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前顶穴在此有特殊作用,能补气升清化浊、清热解毒敛阴,适用于治疗各种虚性病证,包括眩晕、头痛、虚型带状疱疹等。另外,前顶也能清六腑热毒。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