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陈××
  • 性别:男性
  • 年龄:46岁
  • 职业:农民
  • 住院号:10079
  • 入院时间:1978年7月12日下午5时30分

主诉

  • 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达5小时
  • 伴呕吐2次

现病史

  • 1977年7月20日行胆囊摘除术,发现胆管泥砂样结石

既往史

  • 无特殊

体格检查

  • 急性病容
  • 腹痛辗转不安
  • 体温37.8℃
  • 血压130/80毫米汞柱
  • 脉弦细
  • 苔薄白腻,质红
  • 巩膜、皮肤无明显黄染
  • 两肺(一)
  • 心率78次/分,心律齐
  • 腹平坦,腹肌无明显紧张
  • 肝上界第6肋间,肋缘下未及,剑突下4厘米,质中,脾未扪及
  • 肝叩击痛(一),剑突下压痛(+),右上腹无明显压痛
  • 白血球6400,中性88%,淋巴12%
  • 尿三胆:尿胆原(++),尿胆素(+),胆红素(++)

入院后治疗

  • 静脉补液及654-2,20毫克静脉滴注
  • 电针治疗,取穴右旗门及右内关,留针30分钟

病情发展

  • 第二天出现高热,白分升高,休克,呼吸心跳一度停止
  • 经用西药抢救复苏后,心律失常,ST-T改变
  • 加用利多卡因及升压药

中医诊断与治疗

初期诊断

  • 湿浊热毒内蕴,心包受蒙,阳气内闭

初期治疗

  • 茵陈术附加稳压汤(茵陈30克、干姜1.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大黄6克、元明粉10克、黄精30克、附片3克、川朴10克)
  • 服药后排棕色溏便1次,遂神识渐清,血压渐趋稳定

中期治疗

  • 精神尚软,脉迟缓,苔薄白腻,心气阴两虚,脾胃湿浊未清
  • 生脉散加味(党参10克、麦冬5克、五味子5克、黄精30克、生黄芪15克、白术10克)
  • 同时服中药胆一方煎剂(生大黄15克、茵陈30克、黄芩15克、蒲公英15克、生山栀15克、木香15克、姜黄20克、柴胡15克、枳壳15克,另加硫酸镁12.5克)

后期治疗

  • 精神好转,胃纳转佳,脉由迟缓转弦滑,苔腻化净
  • 改服中药胆二方煎剂(黄精30克、茯苓20克、芦根30克、姜黄15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连翘20克、茵陈80克、泽泻30克、生山栀15克、胆星15克、萹蓄15克)

出院情况

  • 共住院19天,上腹部疼痛消失,黄疸退清,胃纳转香,各项化验正常
  • 心电图复查: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
  • 患者痊愈出院
  • 1年后随访:已参加农业劳动,未有类似发作

第二次发病

  • 1980年7月16日突然发病,出现上腹剧痛,烦躁
  • 采用疏胆清胃通腑的治则
  • 自制胆一方口服及输液等处理
  • 当晚自觉上腹部疼痛突然消失,且有松快感
  • 翌日大便2次,冲洗得黑色结石2粒(有1×0.8厘米大小),疼痛消失,精神好转
  • 住院2天,痊愈出院

按语

  • 湿浊热毒内蕴,心包受蒙,阳气内闭,治疗以茵陈术附加稳压汤为主,后期调理以生脉散加味及中药胆一方煎剂。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