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51岁
- 主要症状:咽喉不适,似有梗阻、异物感
初诊情况
- 就诊医院:某院中医科
- 初诊用药:玄参、连翘、青果等滋阴清热中药
- 初诊后症状变化:体内灼热之气向外直冒,大汗成颗,心里难受,心慌
诊断与治疗
初步诊断
- 诊断:虚阳外越
初步治疗
- 药物:附子80g(先煎),龙骨30g,牡蛎30g,炙甘草30g,山茱萸40g,肉桂3g(后下)
- 煎服方法:1剂,2小时服一次
- 效果:药后汗、热稍减
进一步诊断
- 诊断:虚阳外越之证
进一步治疗
- 药物:附子200g(先煎),干姜120g,炙甘草50g,炮姜40g,红参30g,山茱萸40g
- 煎服方法:2剂,煎出1600mL,3小时服1次,每次服200mL
- 辅助治疗:鹿茸、紫河车各8g,研粉装入胶囊,每次服5粒,日服4次
后续治疗
- 药物:附子180g(先煎),干姜80g,炮姜40g,桂枝80g,山茱萸30g,红参20g,炙甘草60g,肉桂5g(后下),鹿茸8g(冲),河车粉8g(冲)
- 煎服方法:5剂
持续治疗
- 治疗原则:固守温阳、回阳之法
- 调整:仅以苦甘之炮姜、炙甘草之剂顾阴
- 治疗时间:半年
病情缓解
- 最终效果:病情缓解
按语
- 点评:咽喉各证属阴证为多,俗医不知,视为阳热、阴虚不少,此等误辨临床常见。不知仅2剂滋阴清热之剂即可导致虚阳外越甚至阳脱,如本例之严重后果。以曾氏善于扶阳而论,犹以大剂四逆汤调理“半年方解”,可知苦寒伤阳之害,后果甚矣,能不慎哉!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