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王某
- 性别:男
- 年龄:37岁
- 初诊日期:1987年10月24日
- 主诉:心悸、气短8年,加重2年
初诊情况
1. 症状
- 心悸气短
- 夜间不能平卧
- 神疲乏力
- 腹胀纳差
- 形寒肢冷
- 四肢不温
- 夜眠差
- 小便少
- 大便正常
2. 体征
- 口唇发绀
- 面色晦暗
- 颈静脉怒张
- 心率96次/分,律齐
- 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
- 肝大,肋缘下5cm可触及,剑突下7cm可触及
-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3. 辅助检查
- 未提供
4. 诊断
- 辨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衰Ⅱ度
- 辨证:心衰(心脾阳虚,血瘀水阻)
5. 治法
- 温阳健脾,活瘀利水
6. 方药
- 党参30g
- 白术15g
- 茯苓30g
- 桂枝15g
- 熟附子15g(先煎)
- 猪苓15g
- 泽泻15g
- 车前子30g
- 葶苈子15g
- 丹参30g
- 当归15g
- 益母草30g
- 鳖甲30g
- 大枣5枚
- 3剂,水煎,每日1剂
二诊情况
1. 复诊日期
- 3日后复诊
2. 症状变化
- 心悸减轻
- 已能平卧睡眠
- 腹胀大减
- 饮食增加
- 四肢转暖
- 足踝部微肿
3. 体征
- 舌同前
- 脉较前有力
4. 方药调整
- 减车前子为15g
- 7剂
三诊情况
1. 复诊日期
- 1周后复诊
2. 症状变化
- 诸症皆消失
- 活动较久时稍感气短
- 舌暗红
- 苔薄微黄
- 脉细数
3. 体征
- 肝于肋缘下2cm, 剑突下3cm
- 心率88次/分
- 杂音同前
4. 方药调整
- 去车前子、泽泻
- 减熟附子至10g
- 桂枝至10g
- 加麦冬15g
- 12剂巩固疗效
按语
- 孙建芝教授指出:
- 心衰的病机源于气虚阳虚,非气虚不成血瘀,非阳虚不成水停,阳虚不外乎心脾肾阳虚。
- 治疗应该遵循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 患者舌脉阳虚以心脾阳虚为主。
- 治疗心衰应根据阳虚的程度用药,据血瘀的轻重用药,据水停的缓急用药,据阳虚的程度用药。
- 心阳亏虚型程度较轻,可按照“通阳即是助阳”和《黄帝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的原则,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四君子汤,以通阳益气。
- 心脾阳虚型,阳虚较重,里寒较甚,故加用性大温的附子以温中散寒,扶助脾阳,并用红参代替党参以增强补气之力。
- 对于阳气衰微、阴寒独盛的心、脾、肾阳俱虚,则要重用四逆汤以回阳救逆。
- 据血瘀的轻重用药:心阳亏虚型血循异常只表现为心脉瘀阻,血行不畅,治疗上选用丹参、当归、赤芍等和血之品活瘀通络,调畅血脉;心脾阳虚型其血瘀日久,结聚不散而形成了胁下痞块,治疗时就须丹参、红花、鳖甲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同用,以求积块消散,血络得通;心脾肾阳俱虚型,其积块大且坚硬,非一般药物所能取效,故选用三棱、莪术、鳖甲等攻坚破积、软坚散结之药,希冀能奏效建功。
- 据水湿的缓急用药:心阳亏虚型其水湿潴留系由血不利化而为水,其势较缓,选用葶苈子、赤芍以和血行水;心脾阳虚型其水肿主要由于脾不健运,水湿泛滥,其势较急,则选用茯苓、泽泻、猪苓等药健脾利水,并加车前子以消除过剩之水液;心、脾、肾阳俱虚型见全身皆肿,喘促倚息不得卧,乃水势更急,泛溢诸身,上凌心肺所致,故在上述药物中加用椒目以收刹水势,平喘消肿。
- 本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桂枝、熟附子温阳;泽泻、车前子、葶苈子利水;当归、丹参活瘀;猪苓、益母草有利水兼活瘀之效;鳖甲软坚散结,稍佐有滋阴之效,以防诸药伤及阴分。
- 但从整个病程中看,心衰的治疗难免会伤阴,随着病情的好转,应注意减少温阳利水力度,加之滋阴药物。这也正反映出了心衰的病机演变规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