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洲医案 - 积聚

医案背景

戊辰岁,吏部观政李邃麓公,胃旁一痞块如覆杯,形体羸瘦,药力未能治愈。

医案详情

1. 诊断与分析

杨继洲视诊后曰:即有形于内,岂药力所能除,必针灸可消,详取块中。用以盘针之法,更灸食仓、中脘穴而愈。

2. 问答

李邃麓公问曰:人之生痞,与痃癖积聚、症瘕是如何? 杨继洲答曰:

  • 痞者否也,如《易》所谓天地不交结之否,内柔外刚,万物不通之义也。物不可以终否,故痞久则成胀满,而莫能疗焉。
  • 痔癖者,悬绝隐僻,又玄妙莫测之名也。
  • 积者迹也,挟痰血以成形迹,亦郁积至久之谓尔。
  • 聚者绪也,依元气为端绪,亦聚散不常之意云。
  • 症者征也,又精也,以其有所征验,乃久而成精萃也。
  • 瘕者假也,又遐也,以其假借气血成形,及历年遐远之谓也。

3. 病理分析

大抵痞与痃癖,乃胸膈之候,积与聚,为腹内之疾,其为上,中二焦之病,故多见于男子。其瘕与症,独见于脐下,是为下焦之候,故常于妇人。大凡腹中有块,不问男妇积聚症瘕,俱为恶候,切勿视为寻常。初起而不求早治,若待痞块胀满已成,胸腹鼓急,虽扁鹊复生,亦莫能救其万一,有斯疾者,可不惧乎!

4. 患者反馈

李公深以为然。

评析

1. 医案总结

本案为杨继洲治疗积聚验案之一。杨继洲生平见《噎膈》。对于积聚肿块,古人常在肿块局部施予针刺疗法,通过调整机体局部潜在的生理功能,达到除积聚之目的。如《神应经》载:“腹中气块,块头上一穴,针二寸半,灸二七壮;块中穴,针三寸,灸三七壮,块尾一穴,针三寸半,灸七壮”;本案患者胃旁肿块积聚之症,杨氏明断有形于内,针灸可消。故详取块中,用盘针之法,更灸食仓、中脘穴而愈。

2. 现代临床应用

现代临床也有在肿块局部施行针刺者,如陆氏等治疗甲状腺瘤,于瘿瘤顶部中心垂直刺入毫针,再于四周向中心各刺入一针;唐氏治疗浅表肿瘤,用电热针直接刺入瘤体;李氏治疗菜花样增殖型皮肤癌,用电热针刺激癌肿局部。可见在肿瘤局部施用针刺疗法,疗效可靠。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