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中医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谭××
  • 性别:女
  • 年龄:4.5岁
  • 住址:广东高明县
  • 住院号:3021310
  • 入院日期:1989年8月15日

主诉

  • 发热伴左颈部肿痛10天
  • 双膝关节红肿4天
  • 眼结膜充血3天

体查

  • 体温:38.8℃
  • 热病容:痛苦
  • 左颈淋巴结:肿大约4×3×2厘米,触痛
  • 口腔:口唇干裂有血痂,口腔粘膜充血,双侧扁桃体大Ⅱ°,杨莓舌
  • 周身浅表淋巴结:大如花生米
  • 双膝关节:红肿热痛
  • 心率:120次/分,律整
  •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27,870立方毫米,中性64%,淋巴27%
    • 血小板:45万/立方毫米
    • 血沉:134毫米/小时
    • 嗜导性凝集反应:1/28(1/7以下正常)
    • 血培养:G次均为阴性
    • 尿:蛋白(++), 红细胞(++)
  •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 心脏彩色B超:心内结构正常,未见冠状动脉瘤形成

入院诊断

  • 川崎病

病程

  • 入院第三天:大腿内侧皮肤出现粟粒样红色丘疹,次日遍及全身,6天后指、趾开始脱皮,第9天全身皮肤脱屑
  • 入院第三天:中医根据上症,舌红绛有芒刺,脉细数,辨为“斑毒”(热入营血)
  • 入院第三天:处方:当归尾、蝉蜕各5克,赤芍、木通、青天葵、牛子、红花各6克,生地、红条紫草各10克,羚羊角(先煎)0.5克
  • 服二剂后:体温降至37.8℃,精神较好,愿进食
  • 照方去牛子,加路路通6克,丹参10克:服五剂
  • 至24日:热退疹消,脱皮,出现口干,咳嗽等气阴两伤症状
  • 转用清燥救肺汤加减:处方:石膏15克,甘草5克,麦冬、丹参各10克,北杏仁、浙贝母、胡麻仁、穿山甲各6克,枇杷叶、桑叶、路路通、龙脷叶各9克
  • 服二剂后:咳止
  • 26日:颈淋巴结缩至花生米大,仍有疼痛
  • 27日起:改用麦门冬汤加减:处方:甘草5克,桑叶9克,麦冬、沙参、玉竹,扁豆、花粉、猫爪草、丹参各10克,路路通,穿山甲各6克
  • 服10剂后:9月5日体查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唯血沉28毫米/小时,血小板30万/立方毫米
  • 为巩固疗效:嘱再服五剂,10日出院
  • 出院两月后复查:未发现任何并发症

按语

  • 本医案通过辨证施治,从“斑毒”(热入营血)入手,采用凉血解毒汤加味,逐步调整方剂,最终达到热退疹消,脱皮,症状缓解的目的。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