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治验(张舜华先生经验)
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
1. 病理概述
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多见胃腺萎缩、分泌胃酸减少,其基本病理变化是上皮细胞变性,固有膜炎性反应和固有腺体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尤其是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导致胃癌的可能性很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2. 中医辨证与治疗
萎缩性胃炎在中医学中属“胃脘痛”、“嘈杂”、“痞证”等范畴,为临床常见脾胃病之一。胃为阳腑,实证居多。萎缩性胃炎初起一般多表现为湿热内蕴之实热证,治疗上多从清热祛湿入手。然而,如若病久不愈、正气渐耗,或清利过度、正气损伤,或素体虚弱、正气不足,都可出现虚象而形成虚实夹杂之候,其治较为复杂。特别是出现了阴虚夹湿之证,治疗就更为棘手,滋阴则助湿,使邪更盛,燥湿则伤阴,使正气更为虚损,互为影响,互为因果。为此,医生应详为辨证,根据虚实孰重、孰急而决定治则、选用方药,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灵活化裁。
3. 案例分析
例1:陈某
初诊
- 症状:胃病数载,形体消瘦,两胁攻胀,面色不华,烦躁易怒,胃脘部隐痛,时有灼热感,嘈杂不适,纳谷欠馨,若得食则胃胀更甚,伴神疲乏力,大便溏薄,每三五日一行。
-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 诊断:脾胃素弱,纳化失常,阴虚津少,胃络失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