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医案

一诊

  • 就诊日期:1992年12月22日
  • 患者信息:刘某,女,68岁
  • 主诉:左耳前起硬块,今在第9天
  • 症状
    • 无自发性疼痛
    • 有触痛
    • 硬块从指头大小进展至如饼大小
  • 西医诊断:化脓性腮腺炎
  • 既往史:7年前在此处有过同样的硬块,经治痊愈
  • 检查
    • 左耳垂前有4.5cm×5cm大小白肿硬结一块,顽坚韧硬,肤色正常,无灼感,呈磊块不平感
    • 口腔内腺口稍有分泌物
  • 舌脉
    • 舌薄苔
    • 脉细
  • 医案
    • 病程进展速如流矢,肿块顽坚,情同铁石。言作腮则无此木硬,言肿瘤则无此急发。孔子阳货诚有扑朔迷离之感,建议西医活检。
    • 至于中药,暂试半张阳和。
      • 麻黄3g
      • 熟地10g
      • 炮姜3g
      • 白芥子5g
      • 乳香3g
      • 没药3g
      • 当归尾10g
      • 大贝母10g
      • 炮山甲10g
      • 甘草3g
      • 5剂煎服

二诊

  • 就诊日期:1992年12月29日
  • 病情变化
    • 进5剂半张阳和汤后,左耳根坚硬块明显化软缩小
    • 左上臂起瘙痒及丘疹
  • 检查
    • 坚硬之块已缩小到3cm×3cm, 质地较上诊软
  • 舌脉
    • 舌薄苔
    • 脉细
  • 医案
    • 寒凝气滞痰结之块,得半张阳和效可称“神”,亦非夸大。再取前方,力求一鼓而擒之。所以皮肤作痒等等,不敢分兵。
      • 麻黄3g
      • 炮姜3g
      • 鹿角胶6g
      • 大贝母10g
      • 乳香3g
      • 熟地10g
      • 白芥子6g
      • 炮山甲6g
      • 太子参10g
      • 甘草3g
      • 5剂煎服

按语

  • 总结:以上四例俱为慢性腮腺炎。第一例潘某案,为化脓性腮腺炎,且已溃破,故宗外科常规,取用扶正补法。第二例高某案,为痰证,所以取用消痰法。方中的牡蛎、玄参,是把《外科十法》的消瘰丸移用过来,很为巧妙。第三例张某案,也是痰证,因不若第二例的小而有些虚象,故佐以四君子汤。第四例刘某案,显然为虚寒证,所以就用阳和汤。但险而不至于至阴极阴,所以肉桂没有用上。其所以诊断为阴证者,“无自发性疼痛”、“顽坚韧硬,肤色正常”、“呈磊块不平”等都是有力根据。这四例的效果,都很满意。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