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性皮炎医案
病历摘要
邹某,女,19岁。于半年前腹部出现一钱币大小的红色斑块,脱屑,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银屑病。口服中成药1周后,全身皮肤出现大片红斑,剥脱,此起彼伏,脱屑,瘙痒。当地医院予泼尼松每天7.5毫克口服,症状依然。现患者头面部鳞屑厚积,头发稀疏、粘连在一起。全身大片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压之退色,触之灼热,大片脱屑,仅有小片正常皮肤,瘙痒剧烈,双下肢水肿。口干欲饮,喜饮冷水,心烦,饮食尚可,大便偏干,日行1次,小便正常,眠可。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诊断为剥脱性皮炎。
辨证治疗
初诊
证属火毒炽盛,血热受风。 治宜清营解毒、凉血祛风。
- 药物:
- 水牛角(先煎)30克
- 生地黄、紫草、白鲜皮、地肤子、土茯苓、苦参各15克
- 当归、赤芍、白芍、牡丹皮、丹参各10克
- 生甘草5克
- 每日1剂,水煎服。
服14剂后:
- 全身皮损有所好转,红斑颜色由红转为澹红,仍有大量脱屑,瘙痒依然,双下肢水肿消失。
- 舌质红、苔腻微黄,脉细。
- 患者毒热未净,酌加清透疏散之品。
- 药物:
- 水牛角(先煎)30克
- 苦参、白鲜皮、土茯苓、地肤子、连翘各15克
- 当归、牡丹皮、赤芍各12克
- 荆芥、防风、蝉蜕各6克
- 每日1剂,水煎服。
服30剂后:
- 全身皮损明显好转,脱屑和痛痒大大减轻,但有时腹泻。
- 舌质红、苔黄腻,脉细。
- 因夏月暑湿当令,人易感受湿热之邪,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发为泄泻,故在上方中加强清热利湿之力。
- 药物:
- 水牛角(先煎)30克
- 白鲜皮、地肤子、土茯苓、苦参各15克
- 茯苓、车前子各12克
- 牡丹皮、赤芍各10克
- 荆芥、防风、蝉蜕各6克
- 生甘草5克
- 黄连3克
- 又服30剂。
患者大片皮肤光滑细嫩,仅腹部有皮疹,略感疹痒,余无不适。
- 继以祛风、清营解毒为主。
- 药物:
- 水牛角(先煎)30克
- 白鲜皮、地肤子、苦参各15克
- 紫草、丹参各10克
- 荆芥、防风、蝉蜕各6克
- 生甘草5克
- 又服30剂后:
- 患者皮疹全部消退而愈。
按语
本案初诊时,表现一派火毒炽盛之象,故治疗重在清营解毒,药用水牛角苦咸性寒,清热凉血解毒,寒而不遏,且能散瘀;生地黄凉血滋阴;紫草解毒凉血,长于消斑。复诊时热毒减轻,皮肤瘙痒明显,痒自风来,故止痒必先疏风,药用荆芥、防风、蝉蜕疏风止痒,祛除在表之风邪。连翘清宣透邪,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此即叶桂所说“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理。再复诊时考虑患者湿热内蕴,故予黄连去中焦湿热;茯苓、车前子澹渗利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予当归养血,芍药敛血和血,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丹参清心以防热与血结;并配伍白鲜皮、地肤子、苦参、土茯苓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总之,以清营解毒为主,配伍祛风、祛湿、养血之品。如此则祛邪与扶正兼顾,既能清解毒热,又可养血以助疏风,使血脉调和,则皮损自愈。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