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医案
患者信息
- 性别:男
- 年龄:49岁
- 初诊日期:2011年5月21日
- 主诉:腰痛14个月
症候
- 初由下蹲运动而伤腰,嵴中为主。
- 核磁检查:显示风湿性病变,功能轻度障碍。
- 发作时:活动障碍,活动剧烈加重,咳嗽时加重。
- 体胖,体重107公斤,发胖10余年。
- 苔净,沉滑。
- 经络诊察:
- 足太阳经的足通谷、束骨、京骨异常。
- 足少阳经的丘墟有结节。
- 手太阳经的腕骨、阳谷穴异常。
- 手少阴的阴郄有脆络(睡眠障碍)。
- 太阳经、足少阳经、手少阴经异常。
辨经
- 病在太阳经。
选经
- 督脉、足少阳经。
选穴
- 初诊:后顶、阳陵泉。
- 二诊:腰痛已显著减轻,咳嗽已不引起疼痛。针后顶、阳陵泉、照海。
- 三诊:晨起时腰痛。取命门、肾俞,加委中。
- 四诊:晨起时疼痛,但活动后减轻。取后顶、京骨。
- 五诊:腰痛已消失,患者跑1公里仍无不适,做各种活动均可。取后顶、京骨,加阳谷(采用同名经的协同作用)。
- 六诊:症已消失。
疗效
- 共6诊;(腰痛)临床痊愈。
医案解读
- 患者14个月的腰痛最初由下蹲运动伤腰引起的,发作时有活动障碍,活动剧烈、咳嗽时加重。
- 核磁检查显示风湿性病变,功能轻度障碍。
- 经络诊察发现:
- 足太阳经的足通谷、束骨、京骨异常。
- 足少阳经的丘墟有结节。
- 手太阳经的腕骨、阳谷穴异常。
- 手少阴的阴郄有脆络。
- 与腰痛有关的病变经脉主要为足太阳经,但(初诊)取穴时采用督脉和足少阳经腧穴,即后顶及阳陵泉。
- 咳嗽引起的腰痛加重一般说明腰椎间盘有异常,原因包括肌腱或韧带(经筋)的损伤引起的移位;后顶穴能够使背部的皮脉肉筋骨松弛和复位,以治疗在督脉上或嵴柱旁边的皮脉肉筋骨错位或结构变化(见第196页“后顶搓针法”)。
- 之所以取后顶和阳陵泉是因为患者腰痛的主要原因为运动引起的经筋损伤。此例不仅治疗经筋病(标),也调整肾阳虚证(本),故取京骨(原穴)、肾俞、命门之类的腧穴。
按语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建议暂时不要做身体锻炼,避免肌腱和韧带的再次损伤,待恢复到正常的位置之后再逐渐进行锻炼。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