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概说

  • 定义与历史

    • 湿疹是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起源于公元534年,古希腊词“EKZEIN”,意为“沸腾”,表现为瘙痒性丘疹水疱。
    • 湿疹具有多形性、对称性、反复性、渗出倾向性等特点。
    • 中医虽无“湿疹”病名,但对许多病象的描述与湿疹相符,如浸淫疮、奶癣、旋耳疮等。
  • 西医诊断

    • 西医诊断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按形态、部位分类更繁杂,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
  • 中医辨证

    • 湿疹与风、湿、热邪相关,风盛则痒,湿热化火则皮疹焮红、肿胀、灼热,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湿性粘腻故病情迁延,反复发作。

病因病机

  • 先天因素

    • 先天禀赋不足,过敏性体质。
  • 后天因素

    • 饮食不节,过食腥发动风、炙、厚味、烟酒浓茶、辛辣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水湿停滞,致使湿热内蕴。
    • 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理,浸淫肌肤,发为湿疹。

辨证施治

(一) 内治法

1. 湿热内蕴,热盛于湿(热盛型)

  • 主症

    • 发病急、病程短,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抓后痒痛相兼,渗出不止。
    • 常伴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 辨证

    • 湿热内蕴,热盛于湿。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