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指导原则
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
在进行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时,应该根据西医诊断,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与中医的每一个症或证型结合起来,找出相互的关系,把局部微观结构的变化与整个机体功能上的改变结合起来,找出客观的规律,然后深入地进行科学研究,使科学研究工作建立在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双重的客观标准上,使之客观化、标准化,这样最后得出的结论才能有价值、有意义。
1. 辨证与辨病的统一
- 辨证: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体现中医整体观念。
- 辨病:西医明确诊断,二者目标一致,对象一致,结果一致。
- 结合:西医的一个病可以包括中医很多不同的证;中医的一个证可以在西医不同的疾病中出现。
- 方法:首先根据中医理论,对疾病进行详细准确的辨证,分清证型,同时应用现代医学方法,对每个证进行全面分析,结合现代医学诊断,从病理、生理、生化等各方面找出规律。
2. 实验研究的重要性
- 仪器和实验室检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临床征象进行实验研究,使之客观化、标准化。
- 案例:银屑病血瘀型存在肌肤甲错、关节不利等症状,实验室研究发现其微循环检查可见皮肤毛细血管扭曲,微血流障碍,血液物化特性测定常有全血粘度增高,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皮肤病理检查显示存在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僵直等血瘀指征。
- 意义:这些共同的主客观血瘀见证,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为确定诊断标准和进行疗效观察提供了主客观研究内容和观察指标。
3. 中西医结合科研实例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炎、湿疹、天疱疮等科研课题:在诊断标准、疗效观察、疗效判断等方面都采用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使科研成果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具有更高的科学价值。
重视客观指标的标准化和资料的完整性
1. 资料标准化的重要性
- 统一标准:很多临床研究因诊断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不统一或不够标准化,使得整个材料很难令人信服。
- 性病治疗:中药在治疗性传播疾病方面确有很大潜力,但很多文章因描述的疗效出现之快,未经特殊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难以说明问题。
2. 科学研究的要求
- 明确客观指标:采用国际或国内统一的客观诊断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进行科学地研究,使临床研究有意义。
完整的研究必须有对照组
1. 对照组的重要性
- 对比:通过对比才能比较出优劣。
- 设置:对照组可以是完全空白对照,也可以用已被公认的有效药物或方法作对照。
- 条件:两组病例条件的可比性,如病情的轻重、年龄、性别、证型等都应有可比性,做好统计学处理。
中西药并用问题
1. 中西医结合的正确理解
- 中西药并用:中西医结合并不等于中西药并用,而是更高层次的结合。
- 用药原则:中药加西药如果是作用相同,只能是用药的重复,不进行深入研究。
- 科学结合:有针对性、有目的地配合使用,从中找到规律性,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在科学上有理论根据又有疗效的疗法。
2. 临床实例
- 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急性发作期或暴发期应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病情控制后,采用扶正祛邪,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解毒的中药,逐渐减少激素的用量,最终停用激素,使机体得以恢复,减少因使用激素所引起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要搞好科研选题
1. 选题的重要性
- 结合临床工作:选前人没有研究过而日常工作中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 理论学习和查阅文献:提出新的设想进行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
- 重复验证:选前人已做过的研究,进行重复验证。
- 基础理论研究:进行纯基础理论的研究。
- 临床观察:选择有疗效的疾病进行研究,对一些疑难病、少见病,即使是个别有效病例也应该研究。
- 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一些中医理论能解释通,而西医认为原因不明的皮肤病,进行深入研究,阐明医理。
2. 实践建议
- 现有条件:考虑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实现的选题,不可毫无边际地空想。
- 模型条件:建立新的模型的条件,如血管炎类疾病的研究需要检验血瘀证指标。
- 协作研究:可以和其他单位进行协作,共同研究。
总之,中西医结合在皮肤病的诊断治疗研究方面还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大家不断努力。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