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整理

患者信息

  • 姓名:薛某
  • 性别:男
  • 年龄:66岁
  • 初诊日期:1992年6月30日

主诉

咽痛已四五年之久,主症为干,狂饮求润,偏喜热饮,有痰而清嗓频频,作痒即咳(不痒不咳)。半年前产生鼻病,感冒后导致不通气,右重左轻,交替而作,得暖及运动之后可以缓解一些,夜重于昼,有干燥感,擤涕用力后有血夹在涕中。

体征

  • 咽部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极轻度增生,充血呈斑状,两侧索潮红。
  • 鼻部检查:鼻中隔弯曲,左侧有下嵴突。鼻下甲肥大,收缩右迟钝、左尚可。鼻咽部未见异常。
  • 舌象:薄黄苔。
  • 脉象:平。

案解

水衰火旺,四五年来一直徘徊于此情此境中。水衰则干涩、喉痒(咳是痒的后果)。火旺则鼻寒涕血。同时中隔嵴突、下甲肥大更是鼻塞之助桀作伥者。治先养阴与清火并投。

初诊方剂

  • 药物:生地10g,白茅根10g,金银花10g,天竺黄6g,玄参10g,川黄柏3g,知母10g,侧柏叶10g,芦根30g,天花粉10g,丹皮6g
  • 煎服:7剂

二诊

  • 日期:1992年7月21日
  • 病情变化:诸症俱告式微而好转。在此期间有过两度高潮,主症为鼻干,甚至出现烧灼感,波及咽喉,鼻塞亦随干燥感而加重或减轻。涕中血丝已没有,喉痒作咳已轻。
  • 体征:鼻咽部充血已澹,鼻腔同上诊。舌黄腻苔,脉平。

二诊方剂

  • 药物:知母10g,川黄柏3g,生地10g,玄参10g,石斛10g,黄芩3g,玉竹10g,天花粉10g,芦根30g,麦冬10g
  • 煎服:7剂

按语

对于喉源性咳嗽的治疗,干老常用如下几法:

  1. 宣肺泄肺:方用射干麻黄汤或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其特点是了解患者感冒过程中是否服用过止咳糖浆类药物;干老认为糖能敛邪,使邪困肺经不能外泄,此时虽无表证,仍宜宣泄。
  2. 健脾化痰利咽:方用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参苓白术散、甘桔汤化裁,其特点是病者咽部不舒,如黏痰附着咽壁,常清嗓样咳嗽。
  3. 疏风脱敏利咽:常用桑叶、荆芥炭、防风、蝉衣、徐长卿、紫草、墨旱莲、甘草等;其特点主要有季节性,多发于花粉旺盛期,多与过敏体质有关。
  4. 滋阴降火:为数不多,俱为龙雷之火上越所致咳嗽,常用知柏八味丸;其特点为咽干而痒,痒则咳或清嗓。

本案分析

本案患者喉痹与喉咳兼而有之,重在阴虚而火旺,水衰则干涩、喉痒作咳,故以生地、白茅根、玄参、天花粉、芦根、玉竹、石斛养阴生津,金银花、黄芩、黄柏、知母、丹皮清热降火,水盛而火自灭。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