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杨某
  • 性别:男
  • 年龄:33岁
  • 初诊日期:1986年2月21日

主诉与病史

  • 主诉:全身反复出现红色肿块,结节,伴发热已近三年。
  • 病史
    • 1983年5月,左眼眶周围出现肿块,局部皮肤稍红,经抗过敏治疗无效,改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后,肿块缩小,但一周后激素减量时肿块又见增大,波及面颊。
    • 1983年9月,肿块病理活检示“脂膜炎”。出现持续性高热2周(体温39℃40℃),采用强的松3560mg/日,治疗3个月后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继而又反复发热,面部及双下肢出现结节,伴心悸,气急。
    • 1984年1月,检查X线胸片和心电图示:“胸腔积液”、“房颤”。继续采用强的松55~60mg/日,治疗时间长达9个月。
    • 1985年10月,体检时又发现肝肿大。
    • 近两个月来发热,两下肢浮肿加剧伴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尿常规出现蛋白、红细胞,乃拟诊脂膜炎收入病房。

现病史

  • 目前症状:身热起伏,热前畏寒,晨起略有咳呛,胸闷心悸,嗳气腹胀,肝区疼痛,下肢焮肿,皮下结节按之略感疼痛。
  • 体征
    • T38.4℃,P92次/分,BP 18.7/10.7KPa
    • 两颌下可扪及数个淋巴结
    • 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92次/分,律齐,肺动脉瓣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
    • 肝肋下3指,质软,有触痛
    • 两下肢浮肿明显,面部、四肢和躯干部,尤以臀部以下大腿处皮下散在结节、红斑,部分融合成片状团块

辨证与诊断

  • 辨证:肝主筋膜,脾主肌肉。肝阴不足,无以濡养筋膜,脾运失健,水湿浸淫肌肉。阴分久虚,湿郁化热,挟痰瘀交阻。
  • 诊断:脂膜炎。恶核。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