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尺骨干双骨折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郑某
  • 性别:男
  • 年龄:24岁
  • 职业:连江县黄岐造船厂工人
  • 初诊日期:1979年5月8日

病史

患者于5天前不慎从3m高处跌下,右前臂肿痛、畸形,就诊当地医院拍片诊为“右桡、尺骨中段骨折”。转福州某医院治疗,因效果不佳遂转院治疗。

检查

  • 面色:苍白
  • 舌象:红
  • 脉象:细涩
  • 右前臂:中部向掌侧成角畸形,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骨擦音
  • 右上肢:活动受限,但右手运动、感觉存在
  • X线片:右桡、尺骨中段骨折。尺骨近端向背侧移位,桡骨近端向桡掌侧移位

诊断

右桡、尺骨中段骨折

处理

手法治疗

  1. 复位
    • 步骤
      •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肩外展80°,屈肘90°,中、下段骨折取中立位,上段骨折取旋后位。
      • 由两助手分别握住臂与手腕做对抗拔伸以矫正重迭与旋转移位。
      • 医者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分别捏住背侧与掌侧骨折处,令助手徐徐用力拔伸,在持续牵引的同时,医者用力将桡、尺骨间隙分到最大限度,两者之断端可以同时得到纠正而复位。
      • 若还有残余移位,可采用托压推挤手法,即医者一手在分骨情况下固定骨折一端,另一手提按推挤另一端。内、外侧的移位,须向中心推挤突向内、外侧的骨折断端;掌、背侧移位,须用提托手法向上托提下陷的骨折断端。
  2. 固定
    • 复位后在桡、尺骨断端掌背侧骨间隙各置一分骨垫,并据移位方向置压骨垫3个,用前臂夹板固定,外加扶手托板,纱布胸前悬吊固定。

药物治疗

  • 外敷:消炎膏
  • 内服:安神止痛汤

练功活动

  1. 1周内:练伸掌握拳动作。
  2. 2周后:局部肿痛消失,给外敷消毒散,内服续骨丸,做托手屈曲练功。
  3. 6月6日拍片:骨折处已有连续性骨痂生长。
  4. 6周后:(6月20日)去除夹板固定,以化瘀通络洗剂熏洗,并积极进行滑车拉绳、手摇纺纱等练功动作。
  5. 8周后:(7月4日)患者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并从事轻体力劳动。

诠解

  • 治疗原则: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无移位的骨折可仅有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外敷药物。有移位的闭合骨折,均可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创口较小(3cm以内)的开放骨折,若创口整齐,污染不重,清创缝合后,可行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旋转、重迭移位不大的陈旧性骨折,可考虑手法折骨后整复、固定。
  • 复位要求:桡、尺骨干双骨折复位要求较高,应达到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对位。否则将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或形成骨化性肌炎,甚至致残。
  • 儿童塑形能力:儿童的塑形能力较强,8岁以下的儿童可以预期有明显的塑形,20°以内的成角畸形一般可通过塑形而获得矫正,但超过12岁的儿童的塑形能力会大大地减少,故对骨折必须有良好的复位,不能依靠塑形来矫正畸形。
  • 骨折成因:桡、尺骨干双骨折可由直接暴力、传达暴力或扭转暴力所造成。传达暴力所致者多为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沿桡骨纵轴向上传导,在桡骨中、上段发生横断或锯齿状骨折后,残余暴力通过向下斜行的骨间膜纤维牵拉尺骨,造成尺骨斜形骨折。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