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3

患者信息

  • 姓名:池某
  • 性别:男
  • 年龄:9岁
  • 职业:小学生
  • 初诊日期:1972年5月2日

主诉

  • 右眼闭不合,右口角㖞斜
  • 经针灸好转后,左眼闭不合,左口角㖞斜
  • 经历中西医各法施治未效

体征

  • 苔质澹红
  • 苔薄白
  • 脉弦紧

初诊(1972年5月2日)

【处方】

  • 钩藤、生龙骨、柴胡、生牡蛎各9g
  • 滑石、紫石英、寒水石、石膏、白石英各6g
  • 桑枝12g
  • 大黄5g
  • 炙甘草3g
  • (3剂)

5月4日、5日、6日

【处方】

  • 钩藤、生龙骨、柴胡、生牡蛎各9g
  • 滑石、紫石英、寒水石、石膏、白石英各6g
  • 桑枝12g
  • 大黄5g
  • 炙甘草3g
  • (3剂)

5月10日

【处方】

  • 钩藤、生龙骨、柴胡、生牡蛎各9g
  • 滑石、紫石英、寒水石、石膏、白石英各6g
  • 桑枝12g
  • 大黄5g
  • 炙甘草3g
  • 去桑枝,易桂枝5g
  • (2剂)

5月15日

  • 症状:吹气时只觉口角微有未正,患腹痛,寝食二便调

【处方】

  • 丝瓜络6g
  • 龙骨、牡蛎、柴胡、葛根各9g
  • 炙甘草、大黄、桂枝各3g
  • 白芍、云苓各12g

6月17日

  • 症状:药后溏便1次,饭量增加,口眼㖞斜已基本正常,寝安,舌质红,苔黄薄,脉弦

【处方】

  • 瓜蒌根、柴胡、龙骨、牡蛎、云苓各9g
  • 紫石英、寒水石、白石英各5g
  • 炙甘草、桂枝各3g
  • 钩藤6g

解析

  • 病因:口眼㖞斜症,中医古籍早有记载“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足阳明与太阳之筋急则口目为僻,眦急不能正视,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
  • 第1例:属风寒,其证状脉象显而易见,故用附、桂壮阳;芍、草维阴;姜、枣和胃;龙、牡镇虚;防风、钩藤祛风;合而调之,具有祛邪镇痉扶正之力。
  • 第2、3例:属风热,脉证自别,故用石膏、柴、芍、桑枝清热养阴,大黄荡涤风火,舒筋络以丝瓜络、竹茹,入心肾以紫石英、寒水石,合龙、牡以敛分弛之浮动,甘草和中,使风热熄而归正。
  • 异同方治:从辨证始。

按语

口眼㖞斜症,中医古籍早有记载“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足阳明与太阳之筋急则口目为僻,眦急不能正视,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按本症病因由于血液既亏,内风易动,寒热交乘,缓急失其平衡,故形成㖞僻。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