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王某
- 性别:男
- 年龄:25岁
- 初诊日期:1997年5月16日
主诉
右胁胃脘部不适2年余,加重半个月。
初诊
1. 现症
- 右胁胃脘不适(憋闷隐痛),食后尤甚
- 乏力,纳差,腹胀,嗳气
- 无泛酸烧心
- 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 舌质澹红,苔白腻微黄,脉弦细
- 乙肝标志物 HBsAg、抗HBc 阳性
- 肝功能 SB 0.4mg/ml, SGPT 26U, SGOT 36U
- 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
2. 中医诊断
- ①胁痛(肝脾不和)
- ②胃痛(胆胃不和)
3. 西医诊断
- 慢性胆囊炎
4. 治法
疏利肝胆,和胃消痞
5. 处方
- 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加减
- 柴胡20g, 黄芩15g, 半夏12g, 党参 20g, 干姜12g, 黄连10g, 白术 12g, 茯苓 30g, 厚朴15g, 焦三仙各 20g, 枳实15g, 炙甘草10g
- 3剂,水煎服,日分3次服
二诊
1. 现症
- 胃脘憋闷隐痛等症状减轻
- 仍食少乏力
- 二便正常
- 舌质澹红,舌苔白腻微黄,脉弦细
2. 治法
疏利肝胆,和胃消痞
3. 处方
- 继服上方
- 3剂,水煎服,日分3次服
三诊
1. 现症
- 胁痛及胃脘憋闷疼痛等症状时发时止
- 每遇饮食不慎则发,食量增加
- 乏力减轻,余无不适
- 舌澹红,苔白,脉弦细
2. 治法
减少苦寒之剂
3. 处方
- 继服6剂,水煎服,日分3次服
四诊
1. 现症
- 精神好转,胃脘不适等现象已消失
- 饮食正常,乏力减轻
- 但仍精神欠佳
- 舌质澹红,舌苔白,脉弦细
2. 治法
中寒已消
3. 处方
- 上方去干姜,加黄芪20g
- 6剂,水煎服,日1剂,日分3次服
五诊
1. 现症
- 精神尚可,右胁及胃脘部未有不适
- 饮食稍差,余无不适
- 舌质澹红,舌苔白,脉弦细
2. 处方
- 继服三诊方巩固治疗
- 半夏12g, 党参20g, 干姜12g, 黄芩15g, 黄连10g, 柴胡20g, 白术12g, 茯苓30g, 厚朴15g, 焦三仙各20g, 枳实15g, 炙甘草10g
- 6剂,水煎服,日1剂,日分3次服
按语
本病桉胸部及胃脘部憋闷隐痛久治不愈,并有右胁不适,问其治疗多为健脾和胃之品而效果欠佳。胃痛之病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规治疗不效必然病机复杂。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此病人病因饮酒及劳累而加重,劳累伤气,酒伤肝胆且生湿热,导致肝胆郁滞,郁而化热,横逆侵犯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司而出现上述诸症。故用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小柴胡汤疏利肝胆,和胃消痞,寒热并用。服药后胃脘憋闷疼痛等症状消失,舌苔黄腻改善,说明湿热已去,故减去黄连之苦寒,又因病人乏力而精神不佳,气虚表现未除,加用益气之黄芪则邪去正安。诸药合用共成疏利肝胆、和胃消痞之剂。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