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整理
1. 病人信息
- 姓名:钟某
- 性别:男
- 年龄:62岁
- 籍贯:浙江台州
2. 病史与证候
- 发病时间:2006年1月
- 主要症状:反复咳嗽发热,痰多,痰液黏稠,色白,发热38℃以上
- 检查结果:2005年10月,胸透发现右肺门部澹阴影。CT示:右肺癌,伴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痰液脱落细胞检查:找到癌细胞,为未分化型小细胞癌
- 体征:发热,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咳嗽痰多,痰液黏稠,色白。短气,易感冒,面色白。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虚弱
3. 诊断
- 诊断: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4. 治疗方案
4.1 放射治疗
- 具体方案:由放疗科医生制定
4.2 中成药应用
- 药物:玉屏风颗粒
- 用法:温水冲服,1袋/次,2次/日
4.3 中草药应用
4.3.1 病机分析
- 分析:患者患病日久,脾胃虚弱,脾失健运生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肺失宣降,则见咳嗽痰多,痰液黏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谷精微无以生成,气血亏虚,形骸失养,则见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虚卫外不固,易见感冒;舌澹苔白,边有齿痕,脉虚弱,为气失宣降,痰气结滞之证
4.3.2 方药运用
- 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
4.3.3 方药组成
- 药物:茯苓15g, 制半夏12g, 陈皮10g, 甘草5g, 苏子15g, 白芥子15g, 莱菔子15g, 瓜蒌皮10g, 夏枯草20g
4.3.4 煎服法
- 方法:水煎服,添水500ml, 每次煎取药汁150ml, 如此煎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5. 临床效果
- 治疗过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服药7剂后,发热消失,咳嗽咳痰好转。行放疗,放疗期间,加养阴清热药续服,放疗顺利完成。后行CT复查示:右肺癌,伴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前片相比,肿块明显缩小。原方随证加减。2009年3月15日CT示:右肺癌,纵隔淋巴结消失。目前偶有咳嗽,全身情况均佳
6. 病案析要
- 分析:众所周知,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的转移发生率极高,从细胞动力学的理论及有关研究来看,实体瘤癌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是有差异的。有对放化疗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及不敏感的癌细胞,后者具有抗化疗,抗放疗的能力,称之为干细胞。正是由于干细胞的存在,构成了转移复发的内部环境,导致治疗的失败。所以放化疗的结束,这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而是需要继续中西医结合调理,抑制、清除残存的干细胞,这是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一环。
- 总结:从本病例来看,中医药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以扶正培本为大法,通过调整机体,平衡阴阳,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癌能力,能借此与体内所残存的癌细胞抗衡,并抑制其增殖、发展,以致进一步杀灭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 建议:在治疗期间,我们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持之以恒,不能因为症状缓解而终止治疗。并且应该建立带瘤生存,巩固治疗的意识,否则病情非常容易复发。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